原標題:馬上評|山大或許有委屈,但真的該反思“學伴”制度了

2017年山東大學“學伴”活動現(xiàn)場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2017年山東大學“學伴”活動現(xiàn)場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不管如何,把山東大學“留學生學伴招募”解讀為幫男留學生找女友,都是一種過度解讀。一份疑似山大回應此事的文件稱,為留學生找“學伴”,是國內(nèi)一些大學的通用做法。山大一定委屈,為什么偏偏針對我呢? 

  招募“學伴”,校方說法是為了幫助留學生更好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山大這次成為爭議的焦點,很大一個原因是一份招募表格上暗示,可以讓參加活動的中國學生找到“異性朋友”,這隱約透露的曖昧色彩讓很多人感到不快。一份未經(jīng)證實的“學伴”名單顯示,大多數(shù)留學生是男生,而絕大部分“學伴”,則是中國女生,這似乎又“證實”了網(wǎng)友的推測。 

  在過去很多年,中國大學普遍把吸引更多留學生看成是提高自己排名的一種手段,這大概和“國際化”指標有關。很多學校倉促成立“留學生院”,制造真假難辨的留學繁榮,為了多招一些留學生想出各種辦法。這與當時中國大學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還不夠強,對留學生吸引力不夠的大背景有關。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大學都為留學生開出了高于本國學生的服務。濟南的另一所大學,最近就讓中國學生搬出,騰出留學生宿舍,并且安裝了空調(diào)。山大的“學伴”制度,也屬于這一性質(zhì)。 

  有點吊詭的是,山大在推進這項工作時,工作做得特別細,表格上也顯得很“人性化”,但是從對輿論的考量來說,這恰恰是一種粗心,制造了一個傳播事件。 

  公眾對此提出質(zhì)疑,反映出社會對留學生“超國民待遇”的反思。一個可以參照的事件是,就在這兩天,福建一名留學生騎電瓶車違規(guī)搭載一名女子,被攔下后推搡交警,不僅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爭議,也引起了多家主流媒體的批評。人們不但批評這位留學生的違規(guī)行為,也對警方僅采取批評教育的處理方式頗有微詞。在多數(shù)人的眼里,那位留學生明顯受到了“優(yōu)待”。 

  這種“超國民待遇”或許和中國人好客的習慣有關。一些中國的女大學生喜歡和外國留學生交流,毋庸置疑,肯定有想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了解外國文化等正面且實際的考慮。在過去很多年,這也是中國學生當“學伴”的主要目的。如今被賦予特別的聯(lián)想,她們也會和山大一樣感到委屈。

  但是,到了2019年,確實是該反思的時候了。人們希望能夠更友善也更平等地對待留學生,希望大學不要單純追求留學生的數(shù)量,而應當回歸到扎扎實實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質(zhì)量的初衷上來。 

  因此,對山東大學“學伴”的輿論反彈,或許有過度闡釋的成分,但是其中所反映的普遍情緒也值得重視。中國學生需要和外國留學生有更多、更有質(zhì)量的交流,但是這種交流不應該通過“1留學生配3個學伴”的方式來進行。這樣過于討好和“特殊化”的政策,不符合國內(nèi)公眾對大學和公平價值觀的期許,就是對留學生來說,也會把他們封閉起來,影響他們真正的學習。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