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群患自閉癥的孩子、省商業集團、濟南市僑聯、歷下區機關服務中心、濟南融創置業有限公司……這幾個看起來毫不相關的群體,卻因為歷下區實行的黨員積分制度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全運村“微心愿”發布會。全運村“微心愿”發布會。

  一群患自閉癥的孩子、省商業集團、濟南市僑聯、歷下區機關服務中心、濟南融創置業有限公司……這幾個看起來毫不相關的群體,卻因為歷下區實行的黨員積分制度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這個我們認領。”7月18日上午,歷下區龍洞街道全運村社區“微心愿”發布會現場,主持人話音剛落,為自閉癥孩子提供幼兒園體驗的任務就被濟南市僑聯認領。此次“微心愿”活動只是歷下區黨員積分中奉獻積分的延伸。

  基礎積分:

  讓履行黨員義務“直觀化”

  “今天,共有‘兩新’組織、駐地單位及各級‘雙報到’單位的11家黨組織一起認領了孩子們的14個‘微心愿’。”在18日的“微心愿”發布會現場,全運村社區黨委書記馬璇告訴記者,微心愿完成后,黨員會獲得相應積分。

  歷下區2017年開始推行黨員積分管理制度,逐步強化了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意識,夯實了社區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帶動了廣大居民群眾參與。

  “這幾個黨員參加組織生活次數太少,需要提醒。如果年底基礎積分達不到80%,他們就沒法兌換奉獻積分了。”日前,大明湖街道黨建辦主任李鵬打開黨群服務中心的黨員積分排名系統,對身邊工作人員說。

  2017年起,歷下區在全區推行嚴格黨內組織生活“1+6”制度體系,并配套推行“基礎積分+奉獻積分”的黨員量化賦分管理。

  基礎積分是按照組織生活的類型、內容賦予不同分值,依據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時長、頻次和質量分別計分,并按季度進行排名,對名次靠后的黨員及時提醒、補課,幫助其切實履行黨員義務。同時,以此分值為依據,作為黨員評議、推優、處置的基本遵循。

  對于基礎積分不達標的,歷下區也劃出了“硬杠杠”,年度基礎積分達不到應得分數的80%,不能兌換奉獻積分;達不到60%,擬定為不合格黨員,最長限期一年整改。

  奉獻積分:

  讓爭做先鋒模范“常態化”

  “近期,我們會再舉辦一次積分兌換會。”建筑新村街道和平新村社區66歲老黨員徐玉華一邊整理著手中的“積分存折”,一邊向記者“科普”,“這些是黨員的,這些是群眾的,這些是黨組織的,我們把黨組織的存折叫大客戶存折。”

  為了引導黨員真正發揮出先鋒模范作用,歷下區將黨員參加社區治理、志愿服務等各類活動細化為志愿服務、微心愿認領、社會公益等六大類23個服務項目,可根據實際工作量、工作時長、難易程度、貢獻大小等因素,設置各個服務項目的分值,積累的奉獻積分又可以再次兌換各類服務及生活物品,形成社區黨員爭相參與的良性循環。在此基礎上,歷下區適時推出“公益銀行”的工作模式,進一步把志愿服務積分管理擴大到全體居民。

  “去年年底,我們在華強廣場門口搞了一次積分兌換活動。除了積分換物品、換服務,現場還公布了奉獻積分前10名的黨員和群眾,大家敲鑼打鼓表示祝賀,這種光榮感和認同感著實讓人難忘。”作為社區的積分管理員,徐玉華見證了“小積分”在社區內激發黨員群眾“大能量”的發展過程。

  條塊眾籌:

  讓兌換資源“持續化”

  黨員積分兌換的物品和服務從何而來?內聚外引,條塊眾籌,歷下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千佛山街道歷山名郡社區,黨委書記滕飛成立“名郡俱樂部”,發揮轄區“兩新”組織優勢,用免費電影、教育折扣券等兌換資源吸引社區年輕人參與活動,讓志愿者隊伍更加年輕化、志愿活動愈發有活力。

  在老舊小區為主的燕山街道燕子山小區,社區黨委把轄區內“五小”店鋪聚到一起,根據志愿者積分情況,與商家共同發放“鉆石”“白金”“黃金”三類志愿積分卡,分別賦予不同的折扣;擁有眾多商務樓宇的大明湖街道舜井社區則鏈接餐飲企業資源,根據志愿積分給予不同折扣,既解決了白領中午就餐難,又為周邊商家帶來了實惠,更激發了“兩新”組織黨員群眾參與志愿、積極奉獻的主動性。

  歷下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續明介紹:“在試點街道、社區,我們正逐步將‘雙報到’單位全部納入積分管理,通過認領‘微心愿’等形式,拓展‘雙報到’單位的活動內容,促進全區積分通存通兌的進展。下一步,我們會盡快完善全區線上平臺,讓積分管理實現智能化。”

  (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