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西南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下,劉鄧大軍強渡黃河,首克鄆城,采取“攻其一點(鄆城)、誘敵來援、啃掉一邊(定陶)、各個擊破”的戰法,第一縱隊及冀魯豫邊區獨立第一旅圍攻鄆城,誘敵來援。鄆城軍民魚水一家,取得了關鍵節點的勝利。

  今年94歲的魯成在鄆城攻堅戰時,曾組織百姓支前,親歷了那段歷史。

  當時,魯成在鄆城縣戰勤指揮部工作。講起當年的工作,老人記憶猶新:“當時我在縣里的戰勤指揮部里,在宣傳科,組織支前,碾米、磨面、做軍鞋,然后送給解放軍,后來淮海戰役的時候,我們還組織著去支前。”

  鄆城戰役十分激烈,“打鄆城的時候,圍了一個星期,是從外圍打起來,就是西南角的劉孟莊,解放軍先挖的地溝,做好隱蔽。敵人那時候在現在的政府招待所那里,地勢高,城墻堅固,很難打。”魯成老人講起當年的故事中氣十足,強渡黃河以后,解放軍直奔鄆城。“那時候我們就提供軍鞋啊,慰問袋啊,慰問袋里都是吃的,當時就是小米啊、面做的饃。”魯成老人格外強調,那時候部隊不白拿群眾一針一線,都是給老百姓錢,為的是不影響老百姓生活。

  “男人就用轱轆頭車拉著,陸續去送糧食,婦女都在家里做軍鞋,敵人很多,但那時候也不知道怕。”魯成說,那時候縣里的老百姓都為能給部隊貢獻糧食和軍鞋而感到高興和光榮。

  雖然老人已經記不清當年支前送糧送鞋的數量,但在鄆城縣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紀念館里,仍能找到這些數據。在鄆城攻堅戰期間,鄆城、鄆巨、鄆北三縣共籌集軍糧200萬斤,做軍鞋5.6萬雙,出動民工1.2萬人,組織擔架1500副。淮海戰役運送米面1500萬斤,做軍鞋十萬雙。

  新中國成立之后,魯成還曾擔任鄆城縣縣長,繼續為鄆城縣建設貢獻力量。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魯成,記憶力仍舊很強,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自律的生活習慣,每天讀書看報,在書桌旁摞著厚厚一摞《齊魯晚報》,每天都在看新聞聯播。魯成的兒媳婦告訴記者,老人的時間觀念很強,也很有毅力,雖然腿因為骨質增生做過手術,但是每天都堅持鍛煉,一年四季如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見習記者 李靜 記者 李曉東 牟張濤 曾現金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