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給患癌母親治病一天打五份工,母親病逝后,他捐出五十萬救

  喬元玉在悉心照顧生病的母親。(資料片)

  今年6月份,24歲的臨沂平邑小伙喬元玉永遠地失去了自己曾拼盡全力想要挽救的母親。十多年來,喬元玉的母親郭秀英飽受病痛折磨,直到2018年6月份病情加重被送往醫(yī)院搶救,懂事的兒子喬元玉更是拼盡全力攢錢,沒日沒夜地照顧。醫(yī)院大廳的長椅、吃剩的發(fā)硬的饅頭、四年攢的300多張火車票……都是最真實的見證。

  在喬元玉小時候,母親養(yǎng)豬、種地、每天起早貪黑地攤煎餅,不辭辛苦地賺錢養(yǎng)家。“媽媽沒生病之前,我像所有的獨生小孩一樣,擁有卡車玩具,很多魔術(shù)卡,我有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喬元玉說。

  2004年,母親郭秀英開始頻繁患口腔、腸道潰瘍,關(guān)節(jié)腫痛,一種全家人從未聽說過的病——白塞氏病侵蝕了她的身體。這是種全身性免疫系統(tǒng)疾病,癥狀繁雜,讓人痛苦不堪。“那時候媽媽更多的是獨自忍受,直到2014年她的病情突然加劇,我們到天津血研所一查,才知道媽媽又患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這是十多年藥物治療埋下的隱患,醫(yī)生建議郭秀英馬上住院治療。

  為了籌集高額的醫(yī)療費,父親喬志法回老家借錢,當時年僅19歲的喬元玉獨自留在天津照顧母親,寸步不離,晚上便睡在醫(yī)院大廳的長椅上。“我們給媽媽治病的錢都不夠,哪還能用來住旅館。”

  經(jīng)過一系列治療,郭秀英終于保住了性命。就在那時,喬元玉考上山東體育學(xué)院舞蹈編導(dǎo)專業(yè),一邊是學(xué)業(yè)與夢想,一邊是病重的母親,喬元玉無法同時兼顧,他能做到的就是盡可能地在上課、兼職、回家之間來回穿梭,爭分奪秒。大一課業(yè)繁重,他只能晚上下課干點零工,大二開始,喬元玉給自己增加了更多兼職。發(fā)傳單、端盤子、代課……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能打五份工,每天只有4個小時左右的休息時間。

  從濟南到平邑,喬元玉整整跑了四年,攢了300多張車票。但母親郭秀英的身體卻一直在走下坡路。今年大年三十,醫(y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喬元玉和父親還是不敢相信這是事實,他們把郭秀英接回家里。就這樣,郭秀英又堅持了6個月,用喬元玉的話來說,這6個月是奇跡,更是母親對他們的不舍。

  母親去世后,喬元玉許久走不出來。但現(xiàn)實不容許喬元玉沉浸悲傷里太久,他的父親喬志法患有腦梗,不能干重活,這個家需要他這根頂梁柱支撐起來。沒過多久,喬元玉又像變了個人,他重新兼職去給學(xué)生教課,把自己的時間塞滿,讓生活充實起來。“人走了,日子還得過,母親囑托我好好回報對我們好的人,盡快還錢。”

  媽媽病重期間,喬元玉通過幾家公益平臺籌集到近五十萬元的救助金,但最終母親并沒有用上,喬元玉把這些錢全部捐了出去。“像我母親一樣的患者太多了,他們同樣需要這筆錢。”喬元玉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如意)

  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