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丹霞地貌奇觀嗎?國內最著名的是張掖丹霞地貌公園,這是一種十分壯觀罕見的自然地貌奇觀,自然年齡大約在一億年以上。這種罕見的地貌不僅張掖有,在濟南也有,雖然不如張掖的壯觀博大,但卻也是地道的自然景觀。然而,這片難得的自然景觀,卻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在風吹雨淋的同時,遭受著認為的肆意刻劃踐踏,令人惋惜。

這片受傷的紅石,位于濟南市萊蕪區。這片受傷的紅石,位于濟南市萊蕪區。

  紅石公園位于萊蕪城區中心位置,總面積58萬平方米,其中水面9.5萬平方米,始建于1987年,因園內大面積裸露紅石而得名,此紅石可追溯至一億年之前的侏羅紀。提及紅石地貌,世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甘肅張掖的丹霞地貌。其實萊蕪的紅石與張掖的丹霞地貌都屬于紅色砂巖,只是丹霞地貌為白堊系,即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

(著名的甘肅張掖丹霞地貌奇觀)(著名的甘肅張掖丹霞地貌奇觀)
(航拍濟南萊蕪區紅石公園,丹霞地貌也很罕見)(航拍濟南萊蕪區紅石公園,丹霞地貌也很罕見)

  紅石位于紅石谷內,遠遠望去如同傍晚的彩霞,非常漂亮,網上又被稱為“火星巖”。走到近處記者注意到,這些紅石的表面被刻上了很多字。這些“字”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漢字,占了絕大多數,有的刻的是單人名字,有的是情侶名字,有的則是寫一些“祝福”類的漢字。第二類為英文字母,這些字母雖然不多,但是比較長。第三類為一些看不出來的圖形和符號。

  紅巖坡度極緩,老人兒童也可輕而易舉地攀爬上去。而紅石的砂質巖性,輕輕一碰便可剝落,游客攀爬踩踏對其的損害,可想而知。在不少紅石上,有一堆堆被重壓之后而形成的碎石痕跡,圓滑平整的紅石表面上被人為踩踏出一個個小坑,煞風景之余,更令人倍感惋惜。

  當天中午,兩名外地游客走進紅石谷,男游客興高采烈地攀爬起來。他站在園區一塊最大紅石的山頭,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而經兩人踩踏的紅石,有明顯的破損痕跡。

  類似的不文明旅游現象比比皆是。“沒見到值班的,我們以為是開放的。”“這兒沒有任何提示牌,我們就跟著其他人一塊進來了。”問及多位游客,大家紛紛表示,因未設立相關提示牌,他們也不知道這里能不能進來踩踏。

  外地人不知,本地人亦如此。不少當地市民帶著孩子來此游玩,懵懂的孩子們在紅石上奔跑攀爬,不少甚至用手直接掰摳紅石。園區內經雨水沖刷形成的紅砂土更是成為孩子們的樂園,猶如來到了海灘,現場能看到多處堆沙子、挖坑的痕跡。

  “紅石被孩子們挖掉,都變成了泥石流!家長不但不制止,還縱容孩子,沒有了紅石,還叫紅石公園嗎?”看著紅石谷變成“親子樂園”,遭到人為破壞,當地一位市民在本地論壇上發帖呼吁,園區應該加強保護管理。 

  “它(紅石谷)的規模比幾年前是差遠了,我們為此也在那邊設置了保安。”記者以游客身份詢問公園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時,該工作人員透露,除了風化、雨水沖刷等自然原因,人為破壞也是造成紅石損耗的重要原因。

  原來這里紅石都很高,現在矮了不少。有好幾個方面的原因,石頭比較松脆,手一掰就掉下來,還有就是雨季的時候,下雨就沖刷下來,都是紅色的泥土。小孩子喜歡在這里玩水,人多了對這些石頭也有損害。”附近的老人說。

  作為紅石公園的“鎮園之寶”,紅石谷并沒有享受到相應的待遇——整個紅石谷并未設置圍欄、告示牌、保安等維護設施與人力,導致珍貴的丹霞地貌肆意遭人刻劃踐踏。

  自然地質地貌,是大自然賞賜給人類的珍貴禮物,不可復制和恢復。如此不加有效管理,就是典型的暴殄天物。

  保護“紅石”已刻不容緩!

  齊魯晚報《今日濟南》封面編輯 翟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