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職稱”直接評“副高”,山東為人才開出職稱評審“直通車”

  今年51歲的崔西展,迎來了他擔任青島電子學校校長的第10個年頭。2018年底青島市出臺的一項職稱制度改革試點,讓這位此前從未參評過任何職稱的中職校長,一舉拿下了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系列副高級職稱。他的經歷讓在晉升職稱過程中“碰壁”的高層次人才看到了希望。

  近日,省人社廳發布《山東省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級職稱評審“直通車”暫行辦法》,徹底打破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限制,只要滿足崗位所需才能,可不受國籍、戶口、原職稱資格、學歷資歷等的限制,“一步到位”直接申報評審正高級和副高級職稱。

崔西展校長指導學生學習。崔西展校長指導學生學習。

  無職稱的職校校長

  直接評上“中專副高”

  “本著校長的職責,平時往往將一些公開課讓給了一線教師,一直沒有為自己考慮過評職稱。”崔西展笑著說,原本以為與職稱無緣的他,根據2018年9月發布的《關于印發青島市2018年度高層次人才直接參評高級職稱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跨越了初、中級職稱,直接申報了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系列副高級職稱,并于2019年初拿到了自己的職稱證書。

  崔西展一直進行包括教學在內的職業教育研究,他認為,一個好的校長應當將專業素養與行政素養并重。作為青島市高層次人才直接參評高級職稱試點工作首批32名受益人之一,他由衷地說:“副高畢竟是專業職稱,評上副高以后,我對學校進行教學管理更有說服力,自己也更有底氣了。”

  在青島率先開展高層次人才直接參評高級職稱試點工作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近日,省人社廳印發《山東省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級職稱評審“直通車”暫行辦法》,將此項紅利政策在全省鋪開。

  只要能力達標

  就能評高級職稱

  據了解,“建立‘直通車’制度,是我省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支持企事業單位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途徑。“直通車”人員范圍為在我省企事業單位工作、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人事關系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員與公立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享有同等待遇。

  其中,正高級職稱“直通車”人員范圍為經省認定享受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待遇的專業技術人才(持有“山東惠才卡”);自省內外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和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正常出站后留(來)魯工作的博士后。

  副高級職稱“直通車”人員范圍為經省認定享受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待遇的專業技術人才(持有“山東惠才卡”);各設區的市認定提供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待遇的專業技術人才;自省內外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和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正常出站后留(來)魯工作的博士后,以及我省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和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中從事科研工作的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

  《暫行辦法》的實施,是我省職稱制度評審向“唯能力”改革的又一創新舉措。具體來看,“直通車”范圍內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直接申報高級職稱,可不受國籍、戶口、原職稱資格、學歷資歷、繼續教育、申報條件等限制,可免于職稱評審委員會組織的業務測試和支醫支教等基層服務經歷。需注意的是,事業單位“直通車”范圍內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評審職稱,可不受單位崗位總量和結構比例的限制。這意味著未參評中級職稱,也能越級參評高級職稱。

  副高級職稱評審權

  下放到設區市

  根據我省近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下放職稱服務管理權限有關事項》,在去年濟南、青島、煙臺試點的基礎上,將“外地調入人員高級職稱資格確認”權限全部下放給設區的市,省直單位的外地調入人員高級職稱資格,由其主管部門負責確認。用人單位和個人不必再到省人社廳確認,簡化了辦事流程,減輕了用人單位和個人“跑腿”的負擔。同時,將中小學教師、衛生技術、工程技術、經濟、農業技術等系列(專業)副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至設區的市,提升各地職稱評審自主性。其他申報人數較少、各市不足以開展評審的系列,仍由省相應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統一組織評審。

  根據公告,凡在我省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中介組織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與用人單位確定了人員勞動(聘用)關系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在城市、農村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但無工作單位的人員,均可按規定的標準條件申報評審相應的職稱。城市無工作單位的專業技術從業者和農村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由其所在街道社區、村委會或鄉鎮人社所推薦申報,逐級審核上報。在我省就業的港澳臺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或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的外籍人員,可按規定參加職稱評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涵通訊員 許芳 趙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