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德城公安車站街派出所“黨建引領+”打造基層善治新格局

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車站街派出所是1946年德州解放之后最早成立的公安派出所之一。近年來,車站街派出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創新警務工作模式,以黨建抓隊伍、促業務、提服務、鑄平安、解矛盾,深化源頭治理、多元治理,打造出了基層善治的新格局,老所煥發出新容顏。近年來,車站街派出所先后多次榮立集體三等功,被授予“全國青少年維權崗”“全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等榮譽稱號。
“黨建+教育”鑄警魂聚警心,實現“心中有信仰”
理想信念是干事創業的基礎。近年來,車站街派出所堅持以黨建帶隊建、以黨務促警務,警隊跟黨走、強警先鑄魂的理念,發揮“黨支部建在所隊”的公安黨建政治優勢,做實做強黨員身邊的“堡壘文化”,狠抓隊伍的教育管理,實現了黨員教育有力度、有溫度、有深度。
在推進過硬黨支部建設工作中,車站街派出所獨創了以警徽“紅”“藍”“黃”為基色的黨建新品牌。以忠誠、陽光、溫暖為基調的紅色黨建工作法,著力傳承紅色基因,育警廉警,優警撫警,將正能量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將黨的溫暖送到每一個民警的心坎上;以勇敢、靜潔、嚴謹為基調的藍色黨建工作法,著力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和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狠抓落實;以貼心、熱情、周到為基調的黃色黨建工作法,著力以人民為中心,以服務群眾為己任,不忘初心,牢記黨的宗旨和使命,時刻把轄區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在推進黨建“三色工作法”過程中,車站街派出所將“繡花功”的精髄貫穿黨建工作始終,苦練“繡花功”之“精”,聚焦主業練本領;力求“繡花功”之“細”,一絲不茍保質量;彰顯“繡花功”之“美”,顧全大局勇擔當;爭創“繡花功”之“新”,開拓創新不歇息。一針針一線線,繡出了基層黨建工作一片新天地。
——突出“日學習”。采取個人自學和集中學習教育相結合的辦法,依托“燈塔黨建在線”“清風德州”“學習強國”等平臺,加強學習教育活動,真正把黨的思想理論武裝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
——突出“周教育”。黨支部每周一晚上堅持組織政治理論學習,通過領學、自學、討論、書寫讀書筆記、觀看教育片、撰寫心得體會等,真正做到把黨的理論入腦入心、指導實踐。
——突出“月警示”。通過積極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過“政治生日”等主題黨日活動,每月組織一次警示教育,通過學習討論、觀看警示片等方式,引導黨員民警心存底線、不碰高壓線,對不良苗頭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理,做到動輒得咎、防微杜漸。
——突出“年總結”。倡導“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理念,通過召開黨組織生活會,利用傳統節日組織民警開座談會、吃團圓飯等方式,增強民警歸屬感,營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環境。

“黨建+警務”夯實社區治安根基,實現“平安不出事”
8月13日,車站街派出所“市民警校”現面向全社會招新學員。招生對象為即將入學的準女大學生和在校女大學生。講授內容為女大學生防詐騙、防性侵害的底線安全教育為主,旨在提高人身、財產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培養心理抗壓能力,掌握防侵害技術動作。
“市民警校是我們在社區黨組織的支持配合下搭建的法治和警務知識授課平臺,由黨員民警帶頭授課,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把有意愿的普通居民培養成具有警察視角的平安志愿者,做到能保護自己,能提醒他人,能發現安全隱患,能向公安機關提供違法犯罪犯罪線索,從而以百姓力量護百姓平安,打造平安共同體,讓群防群治落地生根。”車站街派出所所長潘國輝說:“‘市民警校’是一所面向全體市民的沒有圍墻的學校,是群防群治力量整合的專業升級版,是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重要橋梁。”
今年6月以來,“市民警校”已組織集中授課12次,受教育群眾2200人次,專家和民警根據高發案件類型,結合真實案例,向轄區群眾和在校學生講授常見案件的防范知識,提高轄區群眾和在校學生的自我防范和群防群治能力,實現了轄區電信詐騙、入室盜竊、街面搶奪、故意傷害等案件明顯下降。
車站街派出所轄區地處德城主城區的中心,具有“一圈”(商業經濟圈)、“兩站”(火車站、汽車站)、“三多”(流動人口多、賓館多、老舊小區多)的特點,社會治安狀況復雜。單靠派出所警力,難保社會平安萬全。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車站街派出所全面整合社會治安力量,強化社區巡防,在做優用好現有的社區治安力量的基礎上,加強社區內治安巡防與街面巡邏隊伍的有機結合,全面招募平安治安志愿者,加強對社區的整體風險防范,加強信息收集,在源頭上防范各類風險,增強社會秩序的穩定性。同時,他們加強人口管理,將社區工作和戶籍管理工作緊密結合,通過“一標三實”對人口和樓宇的核查,整合常住人口、人戶分離、流動人口、空掛戶、已死亡未注銷人口的分類檔案,加強轄區實有人口的管理,確保人口檔案真實有效。
為實現對社區社會治安的有效掌控,車站街派出所積極推進“智慧社區”,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平安。他們依托互聯網、大數據、視頻監控、WIFI熱點、物聯傳感、人臉識別等信息技術全力打造智慧安防社區,實現車過留痕、人過留影,讓社區居民住的安心、住的開心、住的舒心。同時,他們實行“警民議事”制度,派出所黨支部及社區民警定期開展警民相約活動,征求群眾對公安工作的建議和意見,組織引導社區群眾加強治安防范,開展各類安全檢查自查,共建社區平安。

“黨建+服務”面對群眾“不說不”,實現服務“不缺位”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車站街派出所在窗口單位喊出“不能說不”的口號,明確服務窗口對申請人提出的申請或要求,無論是否屬于本人職責范圍內的事,都不得拒絕搪塞、推諉扯皮,不能簡單說“不知道”“不清楚”“不能辦”,而要給予明確的解釋和指引,避免造成申請人跑腿的情況。
車站街派出所借鑒服務行業提升質量的黃金標準要求,主動優化窗口服務,升級便民服務措施,設立黨員先鋒崗,在全市率先實現移動支付收費,落實錯時延時、容缺辦理、上門服務等制度措施,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他們還通過創辦微信公眾號和警務工作群,定期不定期發布“微預警”“微尋人”“微防范”, 實時發布多發案件特點和防范措施,提供法律法規、業務辦理流程咨詢等服務,實現“微服務”隨時隨地在群眾身邊。
2018年10月18日,德州公安便民服務平臺上線啟動當天,車站街派出所迎來全市第一單“服務”——網上預約戶口遷移。家住德城區貴華家園的陳先生是一個關注時事的網民,在網上看到德州公安便民服務平臺上線的新聞發布會,想到平時夫妻倆人忙于工作,其愛人趙女士的戶口一直在河北老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網上提交了戶口遷移預約申請,結果不到半小時,戶籍民警就回電核實情況,交代了流程和手續,業務受理成功。隨后,陳先生抽空到車站街派出所領取了愛人的戶口準遷證,辦理只用了不到五分鐘時間。
為創新戶政管理,車站街派出所從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進戶政服務向群眾延伸,著力解決群眾需求較為迫切的戶籍業務需求,建立戶籍業務服務實戰機制,網上預約便捷服務開通。他們為群眾辦理戶籍業務提供“一站式服務”,即所需提供材料一次性告知,能夠當場辦理的業務一次性辦結。

“黨建+穩定”創新“365”調解工作法,實現“矛盾不上交”
基層派出所,群眾間扎根,柴米油鹽醋,萬事都纏身。基層矛盾糾紛紛繁復雜,既有多年歷史遺留問題,也有群眾利益交織的突出矛盾,導致民警在化解調處時常感“力不從心”。車站街派出所針對新時期矛盾糾紛多發易發、調解難度日益加大的特點,堅持專項治理和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矛盾糾紛排查,不斷提升公安機關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建立了“365”調解工作法,著力化解轄區矛盾糾紛。
——運用三大抓手。他們堅持以信息收集為抓手,在轄區內遴選素質高、消息靈、真正愿為派出所工作的群眾擔任矛盾糾紛排查信息聯絡員,構建起橫到邊、縱到底、全方位、全覆蓋的信息收集網絡,為準確掌握轄區社情民意打下堅實基礎;以調解隊伍為抓手,按照專群結合、優勢互補的原則,組建專職、兼職、聘任三支調解員隊伍,既解決了基層派出所警力不足、調解親和力不夠的現實難題,又實現了公安機關專業優勢、外聘人員經驗優勢的有機結合,確保了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不斷提高;以規章制度為抓手,制定調解員工作規程、廉政制度、崗位職責,設計了一系列標準化、格式化的填表式法律文書。建立調解工作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剖析典型案例,總結成功經驗,研究下步工作措施。建立考核獎懲制度,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對調解不力的給予相應的處罰,形成了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規范六步程序。針對矛盾糾紛及治安案件的多樣性、復雜性,堅持以人為本、規范操作,明確基本程序、實施步驟,逐步形成了“受理、調查、定性、協商、確定、回訪”一般案件陽光調解“六步曲”,使調解更加規范嚴謹,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確保了調解工作的實效。
——采用五法調處。針對矛盾糾紛的性質和當事人的具體情況,逐步形成了情感融入、降溫處理、主動出擊、借助外力、引導疏通等5種科學有效的方法,在調解過程中普及法律知識,有效打開了矛盾“解壓閥”。僅今年以來,通過“365”調解工作法受理矛盾糾紛198起,成功調處189起,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率達到了95.4%,防止民轉刑案件2起。

7月9日凌晨1時許,德州火車站廣場上,賓館從業人員郭某某與趙某某發生爭執后產生肢體沖突,雙方脖頸處都有抓痕。民警取證后依法進行調解,但雙方互不讓步。為此民警采用了“365”調解工作法,成功調處了這起治安案件。一是情感融入法。民警三番五次到雙方家里做思想工作,用真情感動雙方。二是借用外力法。火車站廣場屬于廣場管理辦公室管理,民警為此走訪了廣場管理辦,通報了案情。廣場管理辦專門找雙方當事人談話,闡明利害。三是主動出擊法。為了達到執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民警此后依法對雙方當事人進行傳喚,告知雙方如果達不成一致,將依法進行拘留。雙方當事人考慮利害關系,表示檢討自己的舉止和言行,最后握手言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賀瑩瑩 通訊員 李嘉慶 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