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 郝峰 王兵 王莉莉

  小清河航運從繁盛到蕭條,再到如今即將復航,在河上撐船半輩子的擺渡人見證了它的興衰起落。因泉而生,因鹽而盛,因時而衰,如今又因需將復,任時光隨水波蜿蜒流淌,小清河一直在靜靜地沉淀著歷史,也將重新煥發生機,散發時代的活力。

  李振東站在河岸邊,河上一葉小舟載著一名村民從河對岸過來。李振東把渡船改成了自助模式,無論哪邊有人過河,只要拉拉繩索就能輕松過河了。

  小清河因時而衰——

  擺渡人的情懷保留至今

  “王家莊子孫家橋,不當瓦工就燒窯;滑溜桿子沒啥干,小清河里玩對槽?!边@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小清河南岸的村子中盛傳的一首民間歌謠,意思是,當地民眾多從事瓦工窯工,除此之外,小清河上擺渡、拉纖、搬運也是村民們養家糊口的重要方式。這首歌謠,桓臺縣荊家鎮孫家橋村67歲的老擺渡人李振東哼唱至今。

  8月1日,記者在見到老擺渡人李振東時,他正在孫家橋碼頭上擺渡村民,繩索在他手中一松一緊,船只便緩緩向前走去。“干了一輩子,放不下了……”老人說,自己從1976年開始撐船擺渡,到現在已有43年的時間。在這條河上,他經歷了南北商貿的繁盛期,也經歷了河水變質、商旅不通的蕭條期。談起小清河的那些年,老人滔滔不絕。40多年間,從木船到鐵船,從小船到大船。擺渡鼎盛時,大船一趟能載20多人,走親訪友的、過河上學的、過往趕集的……

  現在,老人把渡船改成了自助模式,無論哪邊有人過河,只要拉拉繩索就能輕松過河了。“這是一代人的記憶……”從老人望向渡船的眼神中,記者感受到了一種屬于擺渡人的情懷。

  據了解,過去的王明橋、高苑橋、孫家橋、祁家等小清河南岸村莊屬高青地,1958年劃歸桓臺。據資料記載,1891年小清河進行過一次取直展寬治理,河道向北遷移;由此小清河恢復航運,船只可由羊角溝直達濟南黃臺橋。小清河恢復通航后,在高青境內設有坡莊、岔河(今桓臺)航運碼頭,濟南的煤炭木石、東營的魚蝦海貨、周村的綢緞布匹、博山的磚瓦陶瓷,均在此轉運。除去官方的航運碼頭外,小清河沿岸還有許多民用碼頭,像王明橋、高苑橋、孫家橋、祁家都有南北過往的船只。其中,祁家碼頭被民間稱為“大碼頭”,為商用碼頭。孫家橋碼頭是“小碼頭”,是供村民種地、趕集等出門用的民用碼頭。

  隨著陸路交通的不斷發展,小清河于1997年停航,碼頭、擺渡等這些字眼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現如今,小清河沿岸淄博境內僅剩下了孫家橋小碼頭還在,一葉孤舟大部分時間靜靜地躺在河邊。每到農忙時,村民才會想起它,老擺渡人李振東,是現如今這段河上唯一的擺渡人。

  一天天、一年年過去,乘船過河的人越來越少,老人的小船只也變得不再重要,但這名老擺渡人還是每天必到河上來,哪怕無人乘船渡河。

  小小的碼頭,不但見證了小清河沿岸人民一百多年的歷史變遷,更暢通了南北的往來……

  小清河因需而復——

  建淄博港貨物吞吐量達千萬噸

  記者翻閱相關資料獲悉,這條穿越古濟水而來的大河,在宋金時期偽齊皇帝劉豫遣民眾開挖后成名,在清廷洋務派盛宣懷主導疏浚后昌盛。直到現代工業發展,人口擴張,居住和交通對用地的占有,人們開始背水而居甚至離水而去,這便是水運時代消退不可避免的命運。

  但是幸運的是,當歷史長河流淌到21世紀之初,我們重拾城市之水的寶貴。

  小清河究竟為何復航?如何復航?這些話題成了沿岸人民茶余飯后的談資。

  一名家住小清河荊家作業區附近的村民聽說消息后十分激動:“十來歲的時候,還能在河邊看到纖夫拉船的場景。后來就沒再見過跑船的,河道也變得越來越窄。聽說是要復航,從去年開始,就有人來將河道兩邊種的雜樹給清理了。”據桓臺縣交通管理部門介紹:“目前小清河復航項目淄博段的河道建設將永久占地2170畝。小清河河道建設力爭今年12月份開始,港口建設預計在明年開始動工。例如,淄博港中最重要的荊家作業區,將規劃整個航道的南岸成為港口發展區、通用泊位船區還有生產輔助區。現在初步規劃已經有預留土地了,由于作業范圍過大,使用土地手續需要逐級上報,等到整個規劃獲批以后,才能繼續進行下一步工作。”記者從淄博市交通部門獲悉,小清河復航工程(淄博段),航道起點為水牛韓樞紐以上,終點為崔家生產橋下,淄博段將規劃建設以桓臺港區(荊家作業區、馬橋作業區)為核心港區,高青港區為重要港區(花溝作業區)的淄博港,港口岸線為9275米。建設Ⅲ級限制性航道42.8公里,航道底寬內河段45米,最小水深3.8米。

  根據淄博市政府批復的《淄博港總體規劃(2019-2040)》顯示,淄博港的性質為山東內河一般港口,是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桓臺港區、高青港區組成,主要以干散貨、液體散貨和件雜貨運輸為主,積極發展集裝箱運輸業務。主要為淄博市及周邊地區企業原材料進口和產品出口以及城市生產生活服務。規劃2020年、2030年、2040年淄博港貨物吞吐量分別為1150萬噸、1660萬噸和2100萬噸。

  因泉而生,因鹽而盛,因時而衰,如今又因需將復,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們心目中的小清河永遠是一條美麗的河,流淌著歷史的深沉,也散發著時代的活力,小清河積淀下來的文化基因,更是從未中斷過。

  試想三五年之后的我們,乘船徜徉在清清河水中,又會對歷史和現實有著怎樣的感慨呢?

  ■ 小清河復航三問

  水不足怎么補?

  城市中水是主力

  小清河曾是黃金水道,至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以前小清河上有很多船,后來由于人口和用水量增加,小清河水源不足,同時由于其他交通方式的迅猛發展,小清河于1997年停航。

  小清河復航后,還會出現水源不足的問題嗎?據小清河復航工程項目設計相關負責人楊尊偉介紹,現在來說,一般小清河持續性的補水主要依靠汛期下雨和日常城市中水,而城市生活中水是小清河補水的主要來源。當然,有時也會有一些引黃灌溉的尾水、南水北調通過小清河時放的水等。復航之后,小清河的水源將主要來自沿線城市排放的中水。

  什么級別的船能通行?千噸級貨船

  小清河通航后,將成為貫穿山東省中部工業走廊的一條內河水運大通道,也將是沿線多個城市直接通向海洋的對外開放通道。楊尊偉說,小清河復航規劃為內河Ⅲ級限制性航道,將通行千噸大船。屆時,單船運輸最大可運送1500噸,船隊可運輸7000多噸,相當于兩列火車的運量。

  要運什么?

  沿線企業所需原料

  近十幾年來,小清河沿線企業發展迅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0多家,主要有信發集團、魏橋集團、西王集團、京博控股等企業,行業涉及鋼鐵、造紙、化工、紡織、糧油、工業鹽等,這些企業所需的原材料80%依賴進口。

  目前小清河處于斷航階段,腹地企業大宗物資主要由龍口、青島等沿海港口通過公路或者由鐵路轉公路運輸,不僅物流成本高,而且對公路造成很大壓力。小清河2030年的預測運量為4020萬噸,相當于再造一條膠濟鐵路,可以大大降低沿線企業的物流成本,減輕該地區公路運輸壓力。當然,除了貨船,游船也可以通行。

  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