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21家4A旅游景區因復核檢查不達標或存在嚴重問題,被省文旅廳給予取消或降低等級處理,這在我省旅游界還是第一次。其實,A級景區復查動真格不走過場,并不是殺雞儆猴,而是標準化動態管理的本意。

  根據《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目前景區等級分為5級,最高級為5A。對于景區而言,如果能夠入圍高A級,如同大家熟知的星級酒店標準一樣,無異于獲得了一塊金字招牌。質量等級的評定指標涉及資源保護、游覽設施、環境衛生、廁所革命、安全管理、講解服務等多個方面,等級的高低,也是景區質量標準和綜合實力的反映。當然,A級景區復核檢查時,上述這些方面也都是重要內容。

  此次我省一次性處理了21家4A景區,數量不算少。據了解,截至2018年12月,山東共有A級景區1276家,其中4A級景區224家。按照這個比例來算,受處理的景區數量,占了全省4A景區的十分之一左右。

  但景區被摘牌,從全國來看,也算不上新鮮事。景區等級也實行分層管理,5A和4A景區分別歸文旅部和省文旅廳管理。今年7月底,文旅部決定對5A級的山西喬家大院摘牌,并對昆明市石林景區等6家5A級旅游景區予以通報批評處理,限期3個月整改。更早之前,同樣是5A的長沙橘子洲等景區也被摘牌過(后又恢復)。

  隨著旅游業的飛速發展,景區數量也在迅速增加。但在旅游景區標準化治理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A級旅游景區數量不斷增長,重建設輕管理、重創建輕維護等現象卻慢慢滋生。很多景區認為進了等級行列就可以一勞永逸高枕無憂,其實并非如此。

  在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山東旅游行業協會會長、山東大學旅游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德剛教授看來,此次我省對21家4A景區的處理,其實并不是殺雞儆猴地做做樣子或一時之舉,而是一種常態化的管理手段,也是景區標準化動態管理的應有之義。正如星級飯店的管理一樣,達到標準就上,達不到標準就下。從管理層面,前幾年,景區的星級評定更側重鼓勵行業發展,文旅融合之后,這種能上能下、定期明察和不定期暗訪的嚴格規范,將成為常態化的監督監管機制。

  對于景區而言,從長遠來看,景區要時時刻刻繃緊“標準弦”和“質量弦”,不斷提升景區管理水平和質量標準,才能更好地吸引和服務游客,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