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面環海,一面接陸,威海是個有著濃重海洋氣息的城市。秋日,走在威海街頭,海風拂面,遠處隱隱傳來海鷗的吟唱,放眼處處是景,威海有著精致的城市風貌。建立口袋公園,打通斷頭路,解決民生痛點、難點,優化營商環境,時下的威海,也在朝著自己設定的“精致”目標奮力前行。
家門口就有好景致
因為一座公園,威海新市民王寧慢慢愛上了腳下的城市。幾乎每個早上王寧都會在上班前到家門口的望島河公園遛娃,每天最早的一段時光成為父子倆默契的親子時光。
隨著城市版圖的擴張,土地資源日益金貴,身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公園無疑是奢侈品。在威海,能像王寧一樣享此“奢侈”的大有人在。家住保利凱旋公館的業主李佳英,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照看孫女,祖孫倆一多半的時間都在家門口的秀水園公園度過。喜歡這里,不只是因為近,更是因其齊備的設施。
這個公園始建于2016年11月,前年底完工投入使用。公園位于環山快速路東、統一南路西、嶗山路北、龍澤府小區南的圍合區域,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這里原本有一個小山包、一處峽谷以及一個山水沖擊而成的天然池塘。威海市環翠區市政園林服務中心園林工程科科長崔影影介紹,除了景觀,這里還建設了兒童活動場,布設了沙灘、體育器材、健身步道,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都能在這里自得其樂。
出門見綠,正在成為每個威海市民精致生活的標配。資料顯示,目前威海市已經新建、改擴建64處公園,在明年年底前這個數量將達到141個,屆時,從威海的任何一處出發,不出500米就能見到公園。
威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人員介紹,公園大的占地上萬平米,小的三五百平方米。

步行幾分鐘就有公廁
對于沈洪文和欒艷霞老兩口來說,精致城市建設帶給他們最為直接的便利,除了口袋公園,再有就是干凈明亮的公廁了。別以為這是個不登大雅之堂的話題,人有三急,這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公共廁所的密度顯示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
嶗山路與統一南路交叉口,街角的空地已經被打造成為口袋公園,密植著欒樹、女貞、蒼竹,還配備有長椅、健身器材。見到記者時,沈洪文和欒艷霞老兩口正攜手在健身步道漫步。他們發現,這兩年來威海街上的公廁多了,如廁不難了。在這個小小的口袋公園也配備有一間公廁。
這座公廁,門外有鵝卵石步道,進門是洗手臺,配備有鏡子、干花,地面、墻面都貼有瓷磚,墻上還有裝飾畫,進門看上去非常干凈、無異味,最貼心的是,公廁還提供免費手紙。目前,在威海中心市區步行幾分鐘就能找到公廁。
垃圾分類有特色
精致城市要求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在這一方面,威海市也多有發力。以時下最為熱門的垃圾分類回收為例,威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16年威海市環翠區就作為試點試行垃圾分類。
據介紹,威海市環翠區垃圾分類的主要經驗有兩條。第一,是針對分類初期,居民的分類意識不強、意愿不高是導致生活垃圾分類效果不佳的情況,引入專業化運營公司,在社區安裝智能回收箱,倒逼居民分類投放。另一個經驗在于依托現有末端處理水平和區域特點的差異化實際情況,創立“四色分類法”和“區域四分法”。其中,“區域四分法”是針對社區、學校、單位、公共場所4個區域,分別采取差異化的分類方式,實行“2+N”分類模式。其中,“2”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最基本分類,“N”指根據不同的區域場所采取的差異化分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泰來 張琪馮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