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槐蔭區裕園社區:“黨建+物業”分類破解物業服務難題

  溫馨老小區,幸福新生活。這是許多槐蔭區中大街道槐樹裕園社區居民的共同感受。

  裕園社區是一個典型的混合型社區,現有30棟居民樓,居民2800戶、8000余人,其中老年人有1000余人。社區老化、人口密集、問題錯綜復雜。。。。。。。。比如,30棟居民樓中,12棟居民樓有物業公司管理,另外18棟居民樓則“無人問津”,環境衛生等問題突出,居民呼聲強烈。

  是坐等新的物業公司入駐?還是創新管理,挖掘現有資源的潛力?主題教育期間,街道、社區邀請居民代表和物業公司召開聯席會議,匯集各方意見,尋找對癥良方。經過多輪協商,吸收前期工作經驗,裕園逐步確立了“黨建+物業”融合式社區治理模式,分類破解物業服務管理難題,切實提升居民幸福感。

  “社區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把黨的組織和工作融入到社區治理的各個方面,以此把各類群體、各種組織攏到一起,握指成拳、形成合力。”中大槐樹街道裕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云香介紹說,社區黨委積極駐區單位、“兩新”組織和物業公司、社區民警中的黨員擔任兼職委員,參與每季度召開的黨委會議和黨建聯席會議,共同研究社區規劃建設重大事項,讓大家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社區管理,同時建立“支部+X”的項目化工作機制,引導黨員群眾主動參與到環境管護、治安防控、社區教育、志愿服務等工作中,目前,社區擁有鄰里守望服務隊、網格花巾幗志愿隊等5大類38家草根組織,愿者人數達500多人。。。。。。

  在人人參與社區管理的濃厚氛圍中,裕園對癥下藥,分類破解物業服務管理難題。

  針對有物業公司管理的小區,建立社區、物業、業主代表“聯合巡查”和“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針對地面亂停車、不交物業費等難題,召開社區、物業、業主代表“三方對話會”,實現物業管理與自管自治的無縫銜接。“把問題擺在桌面上,把話說開,集思廣益,畫出最大同心圓。”這是劉云香經常掛在口頭上的話。

  對實施準物業管理的小區,實行“引領式”服務。對屬于企業服務范圍內的業務,加強指導和監督。對超出服務范疇的業務,則組織樓長、社區志愿者補位補臺,確保管理服務無縫隙;對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則實行“托底式”服務。探索建立社區黨委主導、居民自我服務、各方力量協同、政府應急保障的多元主體服務機制,社區黨委牽頭制定了“樓道家規十條”,成立“紅馬甲環境維護隊”,開展“黨旗飄揚連四鄰”等活動,讓“社區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真正成為居民共識。

  “現在扔煙頭的人都越來越少了,衛生環境越來越好,不比新小區差。”在裕園生活了20多年的李大媽逢人就夸自己的小區好。(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晁明春通訊員韓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