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期待!淄博九頂山生態山地森林公園開園在即,計劃年底向市民開放

  深秋時節,陽光普照,淄博高新區九頂山處處撒滿暖意。10月21日,記者親赴淄博高新區九頂山生態工程恢復工程施工現場,山野中芳草沁香,層林盡染。四周有近百名工人正在忙碌,工程建設已經進入全面收尾階段。一位施工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已經完成總工程量95﹪,完成產值3億余元,計劃本周開始全面驗收。計劃今年年底,可向市民正式開放。”

  記者從九頂山北門進入公園,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途經團山,腳踏“彈石路”,直奔1#礦坑。記者一踏上“彈石路”, 立時覺得步履輕盈了不少,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油然升起,身體似乎開始飄然……在公園內,這種用約10公分見方,表面凸凹不平的小石塊砌成了3米寬、2000米長的園路,不僅經久耐磨,而且可以隨時給游人施以足部按摩,其風格與生態恢復的本質渾然一致。往前走,縱目偌大的礦坑里,一條2米寬、總長度500米的鋼棧道如巨龍般橫亙于寂靜的山坳中,一襲銹蝕的色澤,顯得斑駁陸離,讓人不覺中穿越時空隧道,去領略了一個冷工業的廢舊時代;其形態,九曲回腸,靜如處女,動如脫兔,在一處雨水花園和碧綠草坪的襯托下,威武浩蕩!

  另外,在1#礦坑南側,依托兩處巨大的石坑修建了兩個蓄水量各為1.5萬立方米的水塘。雨水豐沛時,塘中水波蕩漾,魚蝦潛泳,或供游人觀賞或供綠化灌溉皆宜。兩水塘中間則巧借山勢建造“天橋”一座,鋼鑄堅固,蔚為雄壯!通過人工作用形成兩處巨大瀑布,飛流直下,彩虹閃耀……w

  由“天橋”穿過“景石路”,記者來到了西環路。據說,九頂山森林公園外環路長達9公里之多。驅車駛入最南端的3#礦坑,一片茫茫的花海映入眼簾,頓覺“風吹草低見牛羊”。記者心生妄想,欲立刻臥榻于那毛茸茸的細草上,縱情吟唱:“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母親總愛描摹那大河浩蕩,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如今終于見到遼闊大地,站在這芬芳的草原上,我淚落如雨……”工程現場負責人介紹說,這片花海面積有15000平方米,那一片片像向蘆葦樣的茅草叫細葉芒草,能長1米多高。若從高空俯瞰,其形狀有的像云朵,有的如生日蛋糕。特別吸引年輕人!冬天就要割平它,來年,它們就會長勢更旺。附近是正在澆水養護樹木和綠地的工人,他們告訴記者:現在是24小時連續噴灌,整個公園每天需耗水1000立方米。

  最后,記者來到了位于山體中間部位的2#礦坑,只見縱橫交錯的崖壁上通過人工噴播技術種植了花草,已經都長出了一片片粉色、或白、或黃的波斯菊,他們綻放在秋天,濃淡相宜,別有一番韻味。崖壁上邊是一處高聳的“觀景塔”,記者迂回而行到達塔下廣場。廣場面積2000平方米,十分開闊。工作人員說,這個景點的座椅、標牌尚在制作中。不到長城非好漢。記者一鼓作氣爬上16米高的四層塔臺,登高望遠,東邊的臨淄齊魯石化城,南邊的四寶山化工區,西邊的火炬大廈、匯金大廈,北邊廣袤的桓臺平原、濟青高速、濟青高鐵,一一盡收眼底!

  九頂山位于高新區東南角,占地面積196公頃,其地形向北傾伏,向北開口成簸箕狀。從上個世紀70年代,濫采山石行為開始在這里蔓延,日積月累,遺留下一處巨大的采石場廢棄地,數座開采殘留的小山丘錯落其中,內部大小礦坑眾多,礦坑基礎裂縫較多,儲水能力較差,水土流失嚴重。山體北側,因受到長年風化作用的影響,存在山體滑坡及斷裂崩塌的嚴重安全隱患;東側及南側,淤泥堆積較深,嚴重了影響九頂山生態環境。九頂山生態恢復工程始于2016年10月,總投資3.5億元。三年來,高新區管委會克服資金困難,環保治理制約施工進度等不利因素,歷盡千辛萬苦,在北京東方園林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全體參建人員的精心施工下,迄今終于大功告成!據不完全統計,該工程共植樹9萬余株,建設綠地約100萬平方米;建設市政道路8229.5米、園路4200米、廣場11287平方米、覆新土約90多萬立方米,修建大型蓄水池3處。同時,還變廢為寶消納了中心城區的大量建筑渣土,用于填埋礦坑,節約了土地資源,凈化了城市環境。目前,公園內的水電設施全部安裝完畢、停車場就緒到位。

  采訪結束,記者乘車從規劃在聯通路上的公園南門駛出。目前,這里500平方米的管理房已建設完成。由此,記者不得不主動地向您導游一次,若是淄博中心城區的市民,驅車沿著聯通路達到花山公園南門后,再向東行駛約2公里,中間穿越魯山大道,兩邊是近乎同等的距離,就到達了我們即將開園的“九頂山生態山地森林公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