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景·明珠花園門口存在多年的收費道閘將被拆除。

  本報2017年4月份的相關報道。  

  10月25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報道的國棉一廠老廠區道路收過路費一事引發關注。其實,類似現象在其他地方也存在,比如市中區建設路大橋與郎茂山小區之間的興瀾路被山景·明珠花園小區設置了道閘,已被市民投訴了多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多次關注報道。近日,記者獲悉此事的最新進展,該道路已經明確屬于公共道路,道閘將被拆除。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飛躍 見習記者 趙卓琪

  記者探訪>> 

  道路已對外開放

  車輛可隨便通行

  25日上午,記者來到了建設路南口的興瀾路,從東向西步行百余米后就來到了山景·明珠花園小區東門口。2017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便探訪過該小區,時隔兩年小區門口的道閘還在,但是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時的道閘僅有入口關閉著,出口則是抬桿放行,原本寫有“本小區憑卡出入,外來車輛請繞行”的標語也已被清除。

  因興瀾路西連建設路、郎茂山路,東接七里山西路并接近英雄山路,成為附近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選。“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進出方便很多,尤其是早高峰也不像之前那樣堵成一排了。”過路車主表示,這里允許通行后,不但上班下班路程縮短了很多,也不用再跟著大部隊“擠油油”了。

  記者注意到,由于開放了南側的道閘,來往的車輛為了方便都會直接從一側進出。“現在基本上只要是有車需要通行,我們就會放行。”道閘處管理人員說,因為北側入口的道閘出了故障,所以直接將南側閘口放開來保證通行了。當問及之前小區內居民需要花錢購買藍牙時,該管理人員回復,現在并不需要交費。

  物業解釋>> 

  路仍由小區管理

  目前道閘錯時使用

  面對市民的期盼,山景·明珠花園小區物業莊女士卻略顯無奈。“現在小區內外對這個道閘爭議不斷,有的希望拆除,有的則希望使用。這條路每天通行的車輛越來越多,有桿的地方很容易造成擁堵,所以周圍居民都希望能拆掉道閘,交付給市政部門。”

  莊女士說,東西門兩處的道閘早在小區建成時就有了,因為興瀾路是屬于小區的內部道路,為了管理進出車輛才設置了道閘。目前興瀾路還沒有移交市政部門,仍由小區來管理,因此道閘也就沒拆。莊女士同時提到,小區一二四五六號樓都是沿街的,拆除道閘后通行車輛勢必增加,肯定會影響業主的休息,“市民都有各自的需求,我們現在也很為難。”

  針對這一情況,明珠花園小區調整了道閘的使用時間,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時采用雙抬桿形式,保證正常通行避免擁堵。到了正常時段則放桿,減少對小區內部居民的影響,而且不會收取通行費用。

  城管說法>>

  路段在小區規劃圖外

  確認屬于公用道路

  “從業主的角度來講,他們還是更希望保留道閘,一旦道閘去掉,大車小車來回碾軋,對馬路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壞,后續問題也比較多。”莊女士表示,具體這條路以后會如何歸屬,自己也不清楚,但是目前只能這樣解決了。

  “現在市民的焦點主要是落在了道路的定性上,我們也是走了相應的信訪程序,規劃部門近期剛給予了答復。”10月25日下午,市中區七里山街道辦事處城管科楊先生說,具體的答復內容為“該路段屬于明珠花園小區規劃圖紙以外,不屬于小區內部道路,屬于公用道路。”

  “因為現在明珠花園整個小區都已經將這條路認作小區的內部道路了,小區北側幾乎沒有院墻,直接設置了道閘禁止外人進入。”楊先生表示,現在雖然定性屬于公用道路,但是如果直接拆除道閘,整個小區就成了無院墻的開放式小區,可能會引起居民的不滿,同時還有安全隱患。“我們下一步會先咨詢開發商,現在路已經定性,是否還要沿著小區南側建院墻,將小區封閉起來,之后我們再拆除道閘。”楊先生說,如果開發商不予配合,他們將聯系區執法局執法中隊下達整改函,出具解決方案限期拆除。

  居民糾結>>

  如果成了開放小區

  過往車輛太多了

  “當初給父母買這里的房子就是看中了這是封閉式小區,結果沒想到住著住著成開放小區了。”明珠花園的胡女士說,每天進出小區的車輛太多既不安全,也產生了一定的噪音,周圍業主也是怨聲載道。 

  濟南市市中區市政工程管理局市政設施科劉先生說:“現在區里對這個問題也是非常重視,但是如果想納為市政道路還需要走一定的程序,具體時間不好計算。首先需要規劃部門明確此條道路的性質,如果屬于規劃市政道路,那么就可以直接去驗收,但如果不屬于,就需要開發商主動提出移交申請。”

  “現在據我們了解,業戶與周圍市民之間并不一致,起初安裝道閘也是為了不讓外面的人隨意進出小區,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并沒有收到開發商的申請。”劉先生表示,只有符合市政道路規范要求后才能將它納入市政道路,其間還將涉及到園林、交警等多個部門。

  延伸閱讀

  領秀城內部曾有多條路納入市政道路

  從記者探訪來看,市民投訴設置道閘的道路多是城市支路,隨著城市的擴展,一些城市支路也慢慢具備了公共通道屬性。

  “比如領秀城小區內部的道路,就是建設完成以后向市政部門提出申請,最后才納入市政道路的。”濟南市市中區市政工程管理局市政設施科劉先生說,具體時間也很難掌握,因為有可能道路沒有達到市政規范要求,需要比較長的時間。2012年,魯能領秀城內部一些道路的路邊掛起了很多牌子,提示小區的道路即將移交市政部門,屆時社區內主干道、各區出入口等禁止停車。   當時居民意見也分成了支持派和反對派。支持派認為,變成市政道路可防止道路上亂停車,道路秩序會好很多。反對派則認為小區內進車會很多,噪音、安全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小區也會變得更加混亂。但最終魯能領秀城內部的道路陸續成了市政道路,服務更多的居民出行。隨著后期管理的加強以及市民素質的提高,居民所擔心的問題也慢慢得到了解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見習記者 趙卓琪

  專家觀點

  促進街區開放需要多管齊下

  近年來,市民反映一些道路上設置升降桿收費的問題屢屢見諸報端。“這其實是開放式小區停車收費的問題。原來車沒有那么多,小區內道路比較暢通,隨著私家車越來越多,小區道路滿足不了停車需要,一些車輛亂停亂放,有時候大車軋壞路面,為了減少對居民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小區變得封閉了。”對此現象,山東大學交通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說。

  張汝華說:“從維護社區秩序的角度來說,設置崗亭無可厚非;如果從響應市民號召,提升出行體驗的角度來看,市政、交通等政府部門能夠積極作為也很有必要。”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開始實施。意見要求,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

  張汝華認為:“街區開放其實挺好,得配合多種措施,包括經濟手段、法治思維以及健全的管理體系,社會才能簡潔有序,才能實現多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見習記者 趙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