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柏油路面,兩側樹木郁郁蔥蔥,途中的龍湖濕地等美景讓人心曠神怡……進入11月,濟寧市泗河綜合開發道路工程項目進入收尾階段,河堤兩岸道路雛形初現。今年底,這條串聯濟寧7個縣市區、18個鄉鎮的林蔭景觀大道將竣工通車。

除部分涉鐵路段
整體進入收尾階段
1日上午,位于濟寧高新區的泗河大堤上,施工人員正干得熱火朝天。這里是煤礦塌陷路段,相較于該工程其他路段來說,施工進度稍微慢了些。不過,工人們正在鋪設瀝青路面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用不了幾天,這段1.7公里的路段,就將與其他路段一樣,鋪設好柏油路面。
沿河堤往兗州、曲阜方向行駛,除部分鐵路橋下路面未完成施工外,其余路段均已收尾,行車十分平穩。沿路也已栽種了樹木花草,尤其是兗州龍湖濕地處,站在已經修建好的河堤道路上,堤內碧波蕩漾、棧橋回廊,濕地的美景盡收眼底,這里儼然已成了市民休閑的好地方。
泗河河堤兩側正在修建的路,就是泗河綜合開發道路工程項目。濟寧中鐵建泗河道路管理有限公司總工韓建平介紹,項目起點位于泗水圣華路泗河大橋,沿泗河河堤經泗水縣、曲阜市、兗州區、濟寧高新區、鄒城市、微山縣及太白湖新區7個縣市區、18個鄉鎮,終點為泗河入湖口,兩側河堤與環湖大道東線工程交叉處,總計約184公里,其中先行示范段27公里去年已完工,新建長度約157公里。
建設中,泗河綜合開發道路工程參考二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40公里/小時,雙向兩車道,右側緊挨著是一條便民車道,滿足市民騎行、散步等休閑需要,路基寬度9.25米至14米,沿線大中橋共計15座,其中崄河大橋長966米,為本項目控制性工程。作為泗河綜合開發的一部分,道路完工后,沿河堤壩、濕地及河道生態修復區,還將建設防護林、生態林、蓄滯洪濕地,努力形成濱河生態帶和景觀帶。
泗河綜合開發道路沿途經過眾多村莊、道路,可以說,建成后該道路將極大地拓展路網空間布局,對于加快沿河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都市區融合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多次邀請省內外專家
破解崄河大橋建設難點
泗河綜合開發道路工程沿線共計有15座大中橋梁,其中崄河大橋長966米,是本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施工中最大的難點之一。
在曲阜市王莊鎮孫家道溝村、孔家道溝村及西白石橋村處,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崄河大橋如一條“臥龍”,橫跨在崄河與泗河交匯處,兩頭連接泗河景觀大道。
崄河大橋下方水面寬800米,水深6-7米,地表及河床以下權威淤泥層、流砂層及巖層,施工難度很大。大橋全寬11.75米,全橋共分8聯,前5聯位于直線段,后三聯位于R=950m的圓曲線段。
施工中,工作人員發現巖層導致管樁基礎入土深度不夠,穩定性不滿足要求,需打入河床以下6米以上。對此,省內外專家多次應邀來到現場,出主意、定方案、作驗算;經過專家會審,最終采用:兩套機械設備在兩岸同時對進施工;同時增加兩臺大功率打樁機。
不僅如此,本項目共計70座樁基,其中52座在水中。施工時發現設計地質資料與實際不符,實際巖層硬度高且含大量石灰巖。為此,施工方果斷采用“鉆機大會戰”的辦法,即集中20余臺鉆機大打“殲滅戰”,兩臺一組、一臺用小鉆頭沖孔、一臺用大鉆頭擴孔,確保不耽誤整體工程工期。
如今,大橋只剩下鋪設瀝青路面即可完工。
相關鏈接:
服務7縣市區、86萬人
多功能一體特色道路
3月30日,“2019兗州·牛樓首屆油菜花節”開幕。金燦燦的油菜花讓兗州牛樓突然爆紅網絡,吸引大批濟寧及周邊游客前往打卡。
牛樓花海彩田景區位于泗河岸邊,這里發生的變化,正是得益于泗河綜合開發工程。依托泗河灘萬畝生態油菜花基地,游客在這里踏青賞花、互動體驗,既有泗河流域悠久的文化內涵,也有鄉土情懷、田園風情的裝飾景觀,融入“賞、游、學、玩、食”全身心貼近大自然。
從規劃伊始,泗河兩岸特色道路就確定是一條集防洪功能、旅游交通功能、景觀功能、區域交通功能以及服務沿線村鎮功能為一體的特色化道路。
泗河是濟寧市的“母親河”,保護區涉及濟寧市7個縣(市、區)135萬畝耕地和86萬人,區內既有歷史古城、文化名城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又有眾多的廠礦企業和重要設施。可以看到,泗河流經濟寧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已成為各城市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和提升環境品質的核心地區,是都市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區域成長之軸;泗河孕育了泗水縣上古文化與曲、鄒儒家文化、豐富了兗州九州文化,推動了市區運河文化,未來更將塑造新時期濟寧都市文化,是區域的文化之脈;泗河串聯大區域生態片區與城市生態廊道,同時在水利、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中起核心作用,是區域生態之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賈凌煜 通訊員 陳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