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在濟南市出臺《關于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的政策加持下,濟南的夜經濟快速升溫。近日,在首屆中國夜間經濟論壇上,濟南入選“夜間經濟十佳城市”。
越來越熱鬧的夜正如何改變濟南人的生活?濟南夜晚的氣氛到底有多活躍?從夜市的攤主、夜間消費的市民,我們能夠感受到一二。

盡管已是寒夜,但王光荀的小飾品攤前仍有顧客光顧。
擺了兩個多月攤
已有一二百回頭客
“我就在悅立方后面的街上,是個攤!”
“我就站在這,對面是個賣衣服的,你拐進來就看見啦!”
晚上9點,正在擺攤的王光荀接到了外賣的電話,著急地和電話里的外賣小哥報告位置。“這個點才吃飯啊?”有來消費的顧客搭著話,“這不剛騰出手來嘛!”
1992年出生的王光荀和妻子一起在悅立方后面的街區擺攤,零零碎碎賣的都是些胸針、耳釘等女孩子喜歡的小玩意兒。“這些耳釘都是她自己做的,她有自己的微店,全職干這個。”王光荀說,帶流蘇的、帶亮片的、帶卡通圖案的,說起自己妻子親手做的作品,王光荀很是驕傲。最近,妻子去上海參加一個時尚展了,晚上擺攤的工作就落到了王光荀的頭上。“我是白天上班,晚上過來陪著她擺攤,結果現在我成了主力了。”他笑著說。
今年6月份,24小時商街悅立方開業了。商圈位置好、周圍人群都是白領和學生,目標受眾群體多,如此利好的條件,讓王光荀和妻子毫不猶豫在此扎根。“開業的時候正好是夏天,人特別多,晚上到了0點我們才陸陸續續收攤。”他說,“當時真的是里三層外三層,這條街上全是人。”
最近天冷了,來逛街的人慢慢少了,但在聊天的半個小時里,他的攤子依然不缺顧客。“我們這價位都不貴,小東西都是七八塊錢,自己做的飾品也就二十塊錢。”邊說著,王光荀邊招呼著來攤位前駐足的顧客,“過敏的話耳釘可以換成銀的,還可以做成耳夾,手工做的,都能改。”不時有年輕女孩被這些小飾品吸引,彎下腰精心挑選。“開了這個攤位之后,比之前的收入要好一些了,晚上這邊來逛街的人也還行,也有一些回頭客來找我們。”
在這條街上擺攤的很多都是年輕人,時間長了,王光荀和大家也都慢慢熟絡起來。隔壁攤位的尹鵬在悅立方開了一家手工店,做一些手工香皂、曲奇餅干、棒棒糖等小物品,為了招攬客人,他也在街上擺了個攤,星空樣式的棒棒糖、包裝精美的手工香皂也確實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下午5點多天剛黑就出來了。”尹鵬的攤位不大,相比賣東西,他更想要吸引年輕人到店里體驗手工。“現在很多都是家長陪著孩子去的,這里年輕人多,擺了兩個多月了吧,拉到一二百號人了。”
不光人越來越多
夜市還變得更干凈了
下午6點多,濟南的夜色拉開帷幕,屬于環聯夜市的一天才剛剛開始。
小王和妻子帶上下午剛穿好的串兒,騎車從家里匆匆趕過來。小王和妻子已經來濟南四五年了,兩口子在環聯夜市租了個攤位,經營著一家叫“西安麻辣燙”的小鋪。在夜市管理處把桌子拿出來架好,把鍋清洗一遍,加上水開始熬湯,又將串放進湯里,每天的準備工作就得花一個多小時。
晚上7點多,夜市上就慢慢變得人聲鼎沸了。兩口子的位置并不是黃金位置,賣麻辣燙的攤主也不止他們一家,可是圍坐在小攤上的人,卻總是滿滿的。
干了四年小攤的小王兩口子,對于“夜經濟”這三個字并不是很理解,但是說到這一年來夜市的變化,小王滔滔不絕起來,“之前在洪樓環境很臟亂差,垃圾啥的全都往地上扔,時間長了很多油都積攢在地上。”小王說,“現在這里管理很嚴格,垃圾桶啥的都配備,也有專門的物業和保潔隨時打掃,環境比以前好太多了,而且還不定時地檢查哩。”小王一臉認真。
天冷了,晚上0點以后街上的人就基本空了,小王兩口子也準備收攤,洗洗涮涮一個多小時,轉眼又到了凌晨一兩點。“每天光打掃衛生就得花不少時間。”小王邊收拾邊說,“但是干干凈凈的環境,我們做起生意來也舒心。”
“能明顯感覺出來
代駕多了不少”
“你見過凌晨0點的濟南嗎?”
劉威和張子剛笑了,“我們天天見。”
每天下午5點多路燈一亮就從公司出門,巡查片區內沒有不亮的燈了再下班。哥兒倆的工作說通俗點就是檢修路燈,對于這樣特殊的職業,街面就是辦公室,黑夜就成了背景墻——濟南的每一個晚上,他們都心知肚明。
兩個人是搭檔了一年多的老伙計,夜里11點多,哥兒倆下班了,忙活了一晚上的他們來到了環聯夜市吃個晚飯。坐在大排檔的座位上,點上兩個熱乎菜,再來兩杯芒果味兒的熱奶茶,成了忙忙碌碌的一天中難得的消遣時光。
“以前一到晚上路邊都空了,哪還有吃飯的地方啊。”劉威回憶,干了這行也有幾年了,只記得之前吃晚飯的時候要多買點,留在車上,就是怕天晚了沒地方吃飯,天冷了也只能吃個涼飯。“從今年來說變化可大了,路邊吃飯的地方也多了,有時候就近停下車,就能吃上一頓熱乎乎的飯了。”
天冷了,夜市里大排檔就餐的地方,多了一層透明的外罩,上面張貼著“暖氣開放”。兩人晚上在路上的時間長了,濟南一點一滴的變化也都了如指掌。劉威比劃著,“像經十路上那幾個高樓,多漂亮啊,整個樓上還變換著不同的圖案,感覺整個城市的形象都提高了。”
“確實,現在濟南的晚上,不再那么冷清了。”晚上十一點半,忙活了一天的小吳下班了。由于工作性質,讓他下班的時候多數都與濟南的夜色為伴。
“以前夜班下班之后,都只能打車回家。”小吳說,“不過現在有公交車都延長了運行時間,十一點半下班還能坐上18路到家門口。”“夜18”路末班車是深夜0:20,哪怕加個班出門還能趕上。“這些深夜的公交車上,你能明顯的感覺出來,代駕多了不少。”小吳說,晚上出來吃飯娛樂的人多了,這些拿著折疊自行車的代駕,也最能代表濟南的夜經濟了。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夏侯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