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沾親帶故,卻能義務照顧鄰居22年。今年,濟寧汶上縣中都街道草橋村76歲的信秀榮被評為“山東省道德模范”。故事還要從1996年講起,賈維革、信秀榮夫婦向村委承諾愿意照顧村里的一名孤苦伶仃的聾啞老人,為老人洗衣、做飯、看病,直到2018年老人去世。  

  信秀榮回憶往事陷入沉思。

  大義鄰居

  承諾照顧聾啞老人

  賈進材和賈進樸兄弟倆自幼因病致殘,均為聾啞人。兄弟倆相依為命,一輩子未成家,靠種地和放羊,以及村里、街道的救濟生活。那一年,82歲的哥哥患癌癥不幸去世,剩下71歲的賈進樸一人。

  “以前都是哥哥做飯,弟弟不會做,哥哥一去世,村里想著得找人,照顧弟弟的生活。”今年76歲的信秀榮回憶過去。賈進樸就是不愿去敬老院,村里召集他的親戚鄰居等,商量他今后的生活問題。

  當時這件事到底怎么被丈夫賈維革攬過來的,信秀榮也已說不清。從此,賈進樸就成了賈維革一家的“編外人員”。賈維革和信秀榮夫婦有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女們都稱呼賈進樸“啞巴爺爺”。

  賈進樸家與信秀榮家隔了一條胡同,來吃了幾次飯后,賈進樸每到飯點都準時出現在信秀榮家的院子里。雖然日子過得不寬裕,但省吃儉用的信秀榮每周都會想著法給老人改善兩次伙食,盡量保證老人的營養。

  在賈維革、信秀榮夫妻的精心照料下,賈進樸的日子過得很舒心,逢人就比劃。

  丈夫因病離世

  她不忘承諾

  1999年秋,62歲的賈維革被查出癌癥。2000年夏天,賈維革病危。彌留之際,賈維革再三叮囑,一定要照料好賈進樸,當初既然承諾贍養老人,就絕不能讓別人戳脊梁骨。

  丈夫的叮囑,時刻回響在耳邊。從此,信秀榮獨自扛起了繼續贍養賈進樸的重任。

  每天早上五點,信秀榮準時起床,為賈進樸煎藥、倒水、收拾房間、洗衣、做飯……賈進樸雖然是聾啞人,但他也喜歡去熟悉的村民家串門,一起看電視、比劃著聊天。

  經常有人問他晌午吃的什么?老人馬上笑逐顏開地把大拇指豎起來,意思是信秀榮一家對他非常好。過年的時候,老人會指著身上的衣服,向別人顯擺信秀榮給自己買的新衣服。

  “家里即使只剩一個雞蛋,我媽也會留給啞巴爺爺吃。”婆婆對老人的照顧,兒媳王香榮最清楚不過,這也讓她感觸很深。王香榮總是叮囑孩子要向奶奶學習,孝敬老人。

  崔瑞芝和路書琴與信秀榮家前后院,他們經常看見信秀榮送飯。“不論下再大的雨或雪,她都送去,而且是送完回來她再吃,保證老人能吃上熱乎飯。”崔瑞芝說,老人也奇怪,不論去哪里溜達,晚上這頓飯,一定回來吃信秀榮做的。

  悉心照料

  直到老人93歲去世

  2015年6月,賈進樸又像往常一樣蹬著舊三輪車進城,到中午還沒回來。信秀榮在門口看了好幾遍,剛想叫兒子賈道印去找,一個鄰居慌慌張張來說:“啞巴爺爺不知被什么車撞了,腳流了不少血,肇事車也跑了。”信秀榮忙帶上錢和兒子趕到出事地點,把已經昏迷的老人送到縣醫院。

  經過診斷,老人右腳跟腱斷裂,醫生建議去濟寧就醫。信秀榮和兒子二話不說,忙把老人轉院,4個多小時手術結束后,信秀榮終于放下心。四天后,老人出院回家休養。

  回家后,為更好地照顧老人,信秀榮一家把老人接到自己家居住。兒媳王香榮說,那段時間,婆婆給啞巴爺爺喂藥、端屎端尿、擦洗身子,兩個多月后,老人能慢慢站起來,能拄著棍行走。

  “啞巴爺爺出車禍后,他的外甥們曾提議給我們錢,我們沒要。”王香榮說,一家人謹記公公離世時的交待,既然承諾照顧,就不再麻煩別人。2018年2月,一直臥床的老人突然陷入昏迷。兩個多月后離世,享年93歲。

  從1996年到2018年,22年里,信秀榮把照顧賈進樸當成了一種責任。信秀榮當選“山東省道德模范”后,第一次走出汶上,來到濟南領獎。“好,真好啊!”提起所見所聞,信秀榮舉起雙手說。

  你身邊有遇到過什么感動的事情嗎?評論區說說吧~

  微信掃碼下載齊魯壹點APP,身邊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免費在線@記者,尋求幫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文/片 記者 賈凌煜

  見習記者 王浩然通訊員 董文敬 李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