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戶籍怎么沒了?流浪老人離家30年成“黑戶”4次救助回家難

  10月10日,一輛德州牌照的汽車駛入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車停下后,一位老人被人攙扶著從車上艱難地走下來,中心工作人員驚訝地發現,這位老人是個熟面孔。她叫孔慶花,今年57歲,此前已經對她救助過3次。由于老人身體狀況極差,為確保老人身體狀況穩定,工作人員立即將她送往醫院,隨后被確診為心衰、糖尿病并發癥等。孔慶花患病多年,沒有勞動能力,更沒有經濟來源,就在中心工作人員想要幫她落實五保、特困等相關的福利待遇問題時,卻發現她竟是“黑戶”。而沒有戶籍,這些福利待遇都無法辦理。孔慶花自己也納悶,自己的戶籍怎么就沒了呢?

  昨日上午,記者在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見到孔慶花時,眼前這位皮膚黝黑、行動不便的老人讓記者不敢相信她只有57歲。但她告訴記者,自己確實是1962年生人。“出生后沒多久,我就被養父母抱走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到沂源縣走訪調查發現,孔慶花出生在沂源縣魯村鎮,隨后被沂源縣南麻鎮許村的一對夫妻領養,并把戶口也落在了許村。據孔慶花回憶,在她十七八歲的時候,養父母為她張羅了一門婚事,但養父母以及她自己都不太滿意。隨后,孔慶花的親哥哥來到許村把孔慶花以及她在村里的戶籍卡一起帶走了。這在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走訪調查時,和許村幾位老人的說法是一致的。

  隨后,孔慶花被他的哥哥帶到萊蕪,和當地的一位男子成了親,婚后還生下了一名男孩。“孩子5歲的時候,我就出去打工掙錢了。”孔慶花說。但孔慶花一走,就是30年。“30年里,你都在哪?在做什么?”面對中心工作人員的詢問,孔慶花說:“一直在德州,在那邊打工、擺地攤,反正就是維持生計。”隨著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孔慶花沒有了勞動能力,開始流浪。2015年,1月,德州市救助管理站發現了露宿在火車站附近的孔慶花,她自己說自己是淄博市沂源縣人,在沂源還有親戚,于是德州市救助管理站隨后把她送回淄博。被救助后回到淄博的孔慶花最后選擇回到萊蕪,這也是離家而是多年后她第一次回家。原本想回家的她,被家里人趕了出來。于是,她再次坐上了去往德州的長途汽車。今年3月,孔慶花又被德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送回淄博,這次她選擇去找她的親姐姐。“姐姐家地方小,人又多,住不過來,我就又回德州了。”孔慶花說,之所以返回德州,是因為她最熟悉的地方就是那里。但身體每況愈下,流浪在街頭的孔慶花被救助后第4次送回了淄博。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孔慶花的病情已經穩定。但孔慶花疾病纏身,已經沒有勞動能力,更沒有經濟來源,中心工作人員想要幫她落實五保、特困等相關的福利待遇問題,但在此期間,工作人員卻意外地發現她竟沒有戶籍。沂源縣南麻鎮許村的負責人表示,在孔慶花被她哥哥帶走時,已經連同戶籍卡一起帶走了。而在萊蕪,市救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調查時被告知,孔慶花當時結婚時就沒有把戶口遷過去,因此戶籍也不在萊蕪。

  孔慶花的戶籍到底在哪?沒有戶籍,五保、特困等相關的待遇問題都無法落實。市救助服務中心救助科副科長劉亮告訴記者:“想要讓孔慶花恢復戶籍,就必須調查清楚她的戶籍是從哪里被注銷的,這是最關鍵的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為這個事情我們工作人員已經前前后后忙了快一個月了。雖然進展非常緩慢,但是我們不會輕易就這么放棄,我們會繼續開展走訪調查,直到查出真相,解決老人的安置問題。”近期,為了給老人找到安度晚年的‘家’,找到老人的‘根’,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一直奔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胡泉 通訊員 呂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