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淄川區太河鎮地處泰沂山脈北麓,位于淄水兩畔,素有魯中第一大鎮的稱號。近年來,當地村民依托良好自然環境開發生態旅游,興辦民宿、飲用水生產等產業。淄博供電公司實施農網改造升級,提供用電跟蹤服務,為產業發展可靠供電保障。
冬季,淄水之畔的山東淄博淄川區太河鎮少了鳥語花香,卻多了幾分靜謐,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遠處的山巒高大挺秀。離開喧囂的城市,在夢泉生態旅游區的明清四合院住上幾晚,成為人們冬季游玩的新選擇。
“標準間的價格是300元一晚,大床房的價格更高。”經營民宿的王一同說,“民宿能叫上價,除了周邊景色好外,房間配套設施過硬,游客更愿意來住。”
電網升級,鄉鎮發展有支撐
太河鎮植物覆蓋率達到60%以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山巒疊嶂、瀑布連片的奇觀,享有“江北九寨溝”的美譽。
原先,產業單一、活力不足是太河鎮發展的癥結。大多數村民主要收入依然來自傳統種植業。2013年起,太河鎮決定依靠優良的生態環境,本著“做亮特色、做大規模”的原則,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帶活太河鎮的經濟發展。
在政策、資金的扶持下,太河鎮生態旅游發展迅速,民宿、飯店、游樂設施等基礎配套不斷完善,用電負荷急劇增長。在旅游旺季,部分民宿的電力供應不穩定,空調、電視等家電一起工作就容易停電。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2014年,淄博供電公司結合太河鎮旅游產業迅猛發展、用電量呈爆發式增長的情況,加大電網改造升級力度,新建35千伏峨莊變電站,并將主供線路峨莊線一分為五,新建成峨莊線、孫家線、譚溪線、紫峪線、山橋線,為服務太河鎮產業發展用電留足了裕度。
提前布網,村民經營信心足
10月25日,走進太河鎮田園生態農業種植基地,又大又圓的西瓜掛滿藤架,果香四溢。在智能水泵的控制下,汩汩流淌的清水滋潤著肥沃的土壤。
2016年,太河鎮加快推進生態觀光農業建設,形成了一大批以林果、蔬菜、雜糧為主的特色農業生產基地,成為太和鎮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太河鎮建設的生態農業基地,電氣化設備處處可見。大棚內的通風系統、溫濕度控制系統和灌溉系統全部都是一鍵控制,果蔬的冷藏儲存也全部用電。“現代化農業樣樣離不開電,但用電的事我從沒發過愁。”田園生態農業種植基地負責人劉兆泉說。
2月,太河鎮東下冊村談成了一筆大生意,通過招商引資計劃建設20個水果蔬菜大棚。得知消息后,淄博供電公司太河供電所迅速與村委會對接,提前實施變壓器增容,滿足大棚配套設備的用電需求,趕在大棚建成前,將原來100千伏安的變壓器增容至200千伏安,保障了大棚的生產用電。
“供電有保障,澆灌、溫濕度控制都不用擔心,確保了瓜果的口感和品相。”劉兆泉信心十足地說,大棚內培育的無籽西瓜在市場能賣到30元一斤,效益不錯。接下來,他計劃再投資修建幾個大棚,種植火龍果、甜瓜、獼猴桃。
跟蹤服務,水里產出“錢袋子”
行走在太河鎮山間,瀑布激起的水花在陽光照射下泛起光芒,水流順著山澗蜿蜒而下,讓人忍不住掬起一捧,品嘗來自大山的饋贈。
太河鎮水資源豐富,境內有各類水池424個、深井77眼,淄博市水源地太河水庫就坐落于此。鎮里有大小水廠20余家,年產桶裝水數量達1200多萬桶,占淄博市飲用水市場的60%,是山東省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
礦泉水的生產從地下抽取、過濾、消毒到裝桶,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可靠電力的支撐。對此,在生產高峰期,淄博供電公司安排工作人員提前檢查變壓器、線路等設備,并發放便民服務卡,一旦用電出現問題,供電員工立刻上門服務,讓水廠用電無憂。
2018年5月,綠葉水廠的配電室設備出現問題,導致生產線停工。接到報修電話后,淄博供電公司太河供電所人員快速搶修,僅用1小時就恢復了供電,保住了企業的生產訂單和商譽。
為保障礦泉水企業用電,淄博供電公司還實施跟蹤式服務,由供電所人員與水廠結成對子,定期走訪了解水廠用電需求,提供用電申請、安全用電、節能降損等“一條龍”用電服務。2018年10月,淄博供電公司結合礦泉水生產企業的發展規劃,絕緣化改造10千伏田莊線稍土支線,并新增一臺250千伏安的變壓器,滿足淄龍潭、譚溪山等礦泉水企業擴建的用電需求。
信息來源:國家電網報2019年12月05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