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了加強文化交流,膠州市兩位剪紙非遺傳承人走進貴州省鎮寧自治縣,開設為期半個月的剪紙技藝培訓班。鎮寧當地的非遺文化也將被帶回膠州,推動兩地非遺文化共同發展。

  “大家疊好紙后,我來教大家畫形。”12月11日,膠州市剪紙非遺傳承人董麗正在認真指導孩子們操作剪紙。每天中午放學和下午放學的4小時,是貴州省安順市鎮寧自治縣思源實驗學校孩子們自由參與剪紙技藝課程時間,短暫的課后時間承載了孩子們的快樂。日前,山東省膠州市派出兩位剪紙非遺傳承人到鎮寧自治縣開展非遺教學、交流工作,并在鎮寧自治縣思源實驗學校開設為期半個月的剪紙技藝培訓班,同學們在老師的細心教導下,一張張普通的紅紙被剪成一幅幅形狀各異、生動形象的圖案,學生們近距離感受著膠州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這兩位膠州市剪紙非遺傳承人一位叫董麗霞,膠州剪紙非遺傳承人,膠州市“金剪子”藝術研究會會長、新時代文明實踐“金剪子剪紙志愿隊”隊長。另一位叫董雪松,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膠州市民間剪紙藝術家。

  董雪松告訴記者,弘揚文化藝術的關鍵在于創新和傳承,有傳承才能讓文化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其次,在于文化交融,此行到貴州,希望嘗試將膠州剪紙與安順蠟染、刺繡等文化進行融合。“膠州剪紙藝術課程開課以來,吸引了學校40余名師生參與,咱們孩子學習能力很強,培養他們的耐心和動手能力,獨立剪出不少作品,等課程結束,我們會舉辦一個作品展,孩子們都很開心。”思源學校老師鄭洪介紹。

  據了解,交流期間,兩位剪紙非遺傳承人還到鎮寧民族文化產業街區了解鎮寧當地非遺產品,雙方互相介紹了“膠州剪紙”“鎮寧蠟染”的歷史傳承情況、經驗,以及引導貧困地區婦女通過傳承非遺帶動脫貧的成效。董雪松稱,他們將把鎮寧的非遺帶回膠州,爭取兩地很多的文化交流,建立兩地非遺融合平臺,推動兩地非遺文化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