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冬至,海琴社區數十名老人和環衛工人們吃著熱騰騰的餃子,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過節。

當天中午,海琴社區黨委第二網格黨支部聯合“玉波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黨支部舉辦以“小格大愛?溫暖冬至”為主題的情暖網格愛心包餃子活動。邀請網格內孤寡、獨居、空巢老人、計生特扶家庭、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以及社區網格內環衛工師傅,共68人,一起包餃子,過團圓節。

為了突出家庭氛圍,愛心活動分別在安陽支路18號和商丘路40號海琴社區助老大食堂舉行。一大早,玉波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夏玉波和網格黨員、志愿者就開始忙活起來,自己動手買來食材,大家一起和面、剁餡。轉眼間就到了中午,主角們陸續到來,紛紛主動加入包餃子中。隨后大家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嘮著說不完的心里話,每個人的心里都是溫暖的。“今年的水餃太好吃啦,不咸不淡,正對我的口味。”90歲的曹俊芳吃了一口水餃后贊不絕口。在照顧好大家都吃上餃子后,曾經多次登上央視、退崗不退休的“小巷總理”夏玉波和幾名黨員顧不上自己吃上幾口,又為幾位行動不方便的老人上門送去餃子。

之后,夏玉波和志愿者們又連忙趕到了另外一處愛心活動點——安陽支路18號。在一家火鍋店內,38名環衛工人齊聚一堂,也吃上了由網格黨員、志愿者們親手包的水餃。今年48歲的王懷8年前從老家郯城來到青島,負責鄭州路一帶的環境衛生。從6年前的冬至開始,她就被受邀來到這家火鍋店吃水餃,“我們已經連續六年一起過冬至吃水餃了,感覺心里很溫暖,社區把我們都當成一家人。”王懷感激地說。
通過此次“小格大愛?溫暖冬至”主題愛心活動,讓更多居民走出自己的小家,融進網格大家庭,和身邊的鄰居成為家人,為小小網格基層治理埋下親情的種子,也讓鄰里和諧的大愛溫暖網格內的每寸空間。網格的15名社區志愿者參與了愛心包餃子聯誼活動,將暖暖的關懷遞送到特幫居民的心里。據市北區派駐黨建指導員張紹成介紹,通過入戶摸底,目前海琴社區第二網格已組建了環保志愿隊、“貼心大叔”矛盾調處隊、“老黨員”治安巡邏隊等8支志愿隊伍。
相關鏈接:市北:推動資源力量向社區網格下沉
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和發展水平全面提升系列報道: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辦,市北區全面推動資源力量向社區網格下沉。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是感受社情民意的前端觸角。
自12月9日市北區組織開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發展工作以來,洛陽路街道黨工委在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試點工作中,多措并舉積極探索網格治理新思路。縱向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試點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的四級聯動體系,每周組織召開專題調度會,推進海琴社區、商丘路社區網格試點工作。按照“多網合一”的要求對黨建、綜治、應急、城管等網格進行再整合再梳理,將轄區共劃分62個網格。摸清試點網格資源和需求,建立基礎信息臺賬,明確任務清單,增強網格工作針對性和計劃性。
作為試點網格之一,海琴社區第二網格著重從提升居民幸福感發力,扎實推進試點工作。建強隊伍,統籌資源“擴實力”。網格共有黨員68人,黨員中心戶12人,志愿服務團隊8支。從朋社區選派業務能力強、社區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擔任網格黨建骨干,充實網格力量。依托社區“紅色網格1+1”行動,搭建網格百姓議事平臺,打造“天天我都在有事您說話”服務品牌,共發動8家共建單位參與到試點網格治理中,借力引力,形成合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海琴治理模式。
在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積極支持下,社區黨委率先開展《海琴社區第二網格居民需求調查問卷》、《網格內單位結對協議書》,走訪12個黨員中心戶和26個商鋪。通過再宣傳,進一步發動居民、社會組織、共建單位的力量,參與到全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來。網格黨支部探索匯編《青島市市北區委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和發展水平全面提升》的“草根”便民服務宣傳冊,制作“市北區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海琴社區第二網格連心卡”。在全區率先做到“三個亮”,即:亮身份,公布網格骨干姓名、個人手機號等;亮服務,結合百姓生活,探索并公布“溫馨提示”基本項目;亮陣地,公布網格黨群服務站辦公地點。把“黨建e家”二維碼設置在《連心卡》正面,并積極組織開展“黨群e家”小程序的宣傳、培訓工作,完善信息,并動員黨員、樓組長廣泛發動網格內居民進行注冊,目前已有38人完成注冊。
海琴社區將總結學習兄弟街道的先進做法、先進經驗,立足實際,取長補短,以“家”為理念,在網格治理中充分發揮居民自治的作用,增強居民參與度和獲得感、歸屬感,創新打造陣地,把網格黨群服務站,打造成黨員群眾的連心室、議事廳、會議廳、娛樂廳和排憂室、調解處、歇腳處。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里辦、天天在網格、社情全掌握”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