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人士在外如廁一波三折,想在外面找一個無障礙廁所到底有多難?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探訪一
個別人流密集場所
沒有無障礙衛生間
27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對各大商圈、景區、超市進行了探訪發現,不少地方并沒有設置無障礙廁所,這給許多出行在外的殘疾人帶來了不便。
位于歷下區千佛山路的CCpark購物中心,共有四層,記者每層進行了探訪,發現一樓并沒有衛生間,二樓、三樓、四樓有衛生間,但是沒有專門的無障礙衛生間。隨后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大部分市民對于商場沒有無障礙廁所這一點表示不能理解,“這么大一個商場,竟然沒有無障礙廁所,簡直太不人性化了。”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市中區英雄山路的大型商超里。這里的衛生間被建在商場的二層,但是除了茶水間,正常男女廁所外,并未設置針對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衛生間。“在這種商場設置無障礙衛生間還是很有必要的,不僅是供殘疾人使用,對我們這種腿腳不好卻愛逛超市的老太太來說,真的很有必要。”正在逛超市的市民張女士說。
隨后,記者又探訪了歷下區的寬厚里,記者注意到,這里的公廁還算整潔,里面并沒有堆放雜物的情況,但是卻少了殘障人士需要的無障礙衛生間,這給很多需要的人造成了不便。“我母親腿腳不便蹲不下,用不了蹲便器,平時帶她出來都是借用無障礙衛生間。”市民龔女士說,她帶著母親來寬厚里玩過幾次,每次母親內急都只能去旁邊的商場解決。“老人年紀大了難免腿腳不好,真想象不到殘疾人怎么辦。”
至于寬厚里內的其他幾處公廁,也均分布在二層,有的配備了直梯,有的則是樓梯或扶梯。但是這些公廁均沒有設置無障礙衛生間,盡管是普通衛生間也在里面設了高臺階,讓老年人、殘障人士望而卻步。

探訪二
無障礙衛生間
或被占用或常年維修
記者探訪時發現,除了一些沒有設置無障礙衛生間的公共場所外,還有一些原本設置了的,由于缺乏基本的維護管理,使無障礙廁所經常處于被占用或者常年維修狀態,給那些真正有需求的人帶來了不便。“尤其是一些大型商場的三、四層,多半是男裝、童裝,客流量少,因此就疏于對無障礙衛生間的管理,經常被雜物堆積。”市民孫先生說。
記者首先是來到了槐蔭區緯十二路的和諧廣場。在位于商場三樓的一處無障礙衛生間里,燈光昏暗,地面骯臟不堪,空間逼仄,僅能容下一個輪椅,想要轉身都很困難,與兩邊寬敞、明亮、干凈的男女衛生間形成了鮮明對比。
無障礙衛生間一般采用懸掛式洗臉盆,底部會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供輪椅人士膝部和足尖部移動。但是記者注意到,三樓的無障礙廁所里洗臉盆的下方卻堆滿雜物,腿根本伸不進去,也無法靠近水龍頭。甚至洗臉盆里還放了了幾張紙殼子,明顯平時疏于打掃。
與之相同的還有歷下區濼源大街的一處大型商場,記者發現這里的一樓是沒有設置衛生間的,二樓的無障礙衛生間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到了不經常有人逛的三樓時,無障礙衛生間已是大門緊閉,無法打開。
門把手被掛上了“溫馨提示”,表示設備損壞、正在維修,門還被被鐵釘釘住。從銹跡斑斑的鐵釘及搖搖欲墜的無障礙設施標志來看,該衛生間應該已經壞掉很久了。而且雖然是叫無障礙衛生間,但門口卻設置了一個高高的臺階。“商場本身人流量就大,更應該做到人性化。”正在逛商場的鄭女士表示,現在很多商場內的無障礙衛生間都因使用率少,出現了占用、損壞的情況,讓原本可以使用的設施得不到利用。

探訪三
臺階高、空間小
設計不合理難以使用
“你扶著我點,臺階太高我上不去了。”記者眼前的這一幕發生在歷下區芙蓉街內一處公廁前,兩位白發老人被一個高30多厘米的臺階給絆住了腳,難以想象的是這竟是一處無障礙衛生間。這處公廁位于芙蓉街中段,需要經過一條蜿蜒的小路才能抵達。即使是到了門口,年紀稍大一點的老人也只能借助外力才能進入。而這處無障礙衛生間,似乎也意識到了門口臺階較高,特地在門口左右兩邊安了扶手。
進入公廁內,走到最里一間是無障礙專用,記者注意到這里面的空間十分狹窄,正常的輪椅很難進入。“過幾年我可能也要坐輪椅了,這樣的廁所自己真的沒法上。”“從門口就攔住了,要是坐輪椅估計得讓人幫忙架進去。”隨后記者嘗試著體驗了一下上下這處公廁的臺階,也比較吃力,高度在普通臺階的一倍左右。
隨后記者又探訪了市中區舜耕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該超市被建在了負一層,市民可乘坐扶梯或樓梯進入,但如果是需要乘輪椅出行的殘障人士就只能依靠他人的幫助。在這家超市里記者發現了配備的無障礙衛生間,但是真的想要使用卻十分困難。
這間無障礙衛生間和普通廁所間的大小并與區別,僅僅只比正常人肩寬一拳左右。同時,這里面的空間也十分狹小,坐便器與門之間僅有不到十厘米的間隙,關上門后勉強可容下一腿的寬,記者在進入后,難以轉身。
“這樣的距離對于殘疾人來說有點不厚道。”市民馮女士說,現在很多地方都建了無障礙設施,可是根本就沒有按照規范來建,有也無法用,讓殘疾人看著只能干著急。“就像這建的這無障礙衛生間,也就老人小孩能用用,真要是殘疾人就只能看著或者求助于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