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活日報》明年起停刊:新媒體矩陣將由齊魯晚報接續運營

  2019年12月31日,《生活日報》在頭版刊發了題為“是告別 更是相約”的文章,文章署名“生活日報編輯部”。該文稱,“今天,這份報紙定格在第7729期,我們與讀者在紙上告別。”

  該文還寫道,“讀者越來越習慣掌上閱讀,媒體融合轉型的方向和路徑越來越明確,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無論時代風云如何變幻,我們的初心一直是為讀者,當初創辦報紙是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今天在紙上告別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不能因為懷念往日的輝煌就耽誤今天的轉型,不能因為畏懼未來的挑戰而踟躕不前。”

  該文還透露,“23年來,我們與讀者攜手同行,情深誼長,不會因為報紙停刊而離散。我們的新媒體矩陣,將由齊魯晚報接續運營。”

  《生活日報》由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社)主辦,創刊于1997年1月1日,王大千任第一任總編輯。

  1998年6月,王大千曾在《青年記者》撰文稱,為實現早日向報業集團過渡,大眾日報社黨委決定在《齊魯晚報》走向成熟期之后,再辦一張生活類晨報。《生活日報》創刊后,為加快發展步伐,報社黨委對該報制定了靈活的政策,《生活日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報社改革的“試驗田”。

  王大千在文中稱,創刊之初的《生活日報》為4開8版周三報,1997年7月1日起由周三報改為日報,同年10月1日起擴為12版,1998年元旦起擴為16版(7月起周末增出24版),一年邁出了三大步。發行量由最初的1萬多份達到了目前的20萬份,并實現了濟南、青島兩地的同步傳版印刷,走出了一條大膽改革、短跑啟動、超常規、跳躍式發展的辦報路子。

  2016年12月,《生活日報》創刊20周年特刊的卷首,該報時任總編輯廖魯川也曾撰文回憶說,“20年前此刻,位于濟南經十路的大眾日報社大樓12樓上,多了一群朝氣蓬勃熱情洋溢的年輕人,在他們手中,誕生了山東省第一份都市類晨報。那時我還不到30歲,是10樓齊魯晚報的記者,跑現場搶新聞也算快手,但也明顯地感受到樓上這些新來的小伙伴沖勁十足,感慨于他們的活力、情懷和拼勁。”

  廖魯川還在文中提到,20年,7300天,在這長長的畫卷中,有“紅巖魂”展覽引發的全城轟動,有“生活每周調查”一篇篇深度報道得到的讀者贊譽,有邀請“八千支疆女兵回家看看”演繹出催人淚下的故事,有“大眾證券周刊”創下的風靡山東走向全國的傳奇,有生活日報相親大會初創時萬人云集千佛山的盛況。也有畫卷的背面,編輯部里摞起的讀者送來的錦旗、夜里睡在值班室一有電話就出發的兄弟、后半夜下班編輯們在扎啤攤夜宵的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