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記者從龍口市衛健局獲悉,2020年新年前夕,龍口市舉辦晨光慈善義工隊頒獎年會。年會舞臺上,來自七甲鎮黑山村的張琰和她的龍鳳胎寶貝笑得格外燦爛。一份“晨光特殊愛心獎”頒發給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說其特殊,是因為張琰家庭本是晨光慈善義工隊幫扶的一個困難家庭。從2018年5月以來曾數度受到晨光幫扶而走出困境的張琰,在享受社會關愛的同時不忘反哺社會,帶領著兩個孩子積極投入到了義工活動中,與晨光慈善義工隊結下了不解之緣。

是晨光,揚起了我家生活的風帆
張琰,今年42歲,8年前,就在她的龍鳳胎孩子剛滿月時,遭遇夫妻離異,張琰只能領一對兒女回娘家棲身。當時,她的父母都已年逾七旬,家庭生活的貧困、獨自帶孩的艱辛、別人異樣的眼神,一度讓張琰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那些年真是活不出來了,一人拉扯兩個孩子,家里也沒有錢,沒有誰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幫幫我們,我對生活充滿了絕望,死的心都有了。”張琰傷心地說。
正當一家人在困境中無力自拔的時候,2018年5月,晨光慈善義工隊的義工胡楊領著眾多義工找到了張琰的家里,并給她女兒欒佳悅送來500元助學金,這是晨光按照龍口市婦聯提供的“春蕾女童”名單,與小佳悅開展結對幫扶的。
從此,張琰家成為晨光義工隊經常光顧的地方,看到張琰家生活困難,義工不僅幫助小佳悅一人,而是對張琰全家進行幫扶。志愿者時不時地就給她家送來錢以及油、米、面和衣服等家用物品,義工高淑英除了給錢給物,還帶著張琰的兩個孩子專門去動物園游玩。來自晨光的傾心幫扶,大大緩解了張琰一家的生活壓力,張琰原來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了。來自晨光大家庭的關愛,既緩解了張琰一家的經濟困難,又增強了她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去年年初,重新鼓起生活風帆的張琰將村里撂荒的20畝山地,利用一個春天沒白天沒夜地進行了復墾,種上了地瓜和谷子,期望秋天能有一個好收成。可天有不測風云,龍口市遭遇連續干旱,張琰辛苦打理出的20畝山地其有10畝接近絕產,剩下的10畝種出的東西沒有銷路。
就在張琰欲哭無淚之際,晨光慈善義工隊再次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僅發動義工購買,而且志愿者們有的出車,有的出力,胡楊和成黎帶領5位義工在山上幫著刨了一天地瓜,下山時,胡楊轎車底盤還被凸起的路面碰傷。張琰種的是煙薯25地瓜新品種,為了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胡楊還幫助張琰以3元錢一斤的高價在市場上促銷,專門找到朋友幫助拓展客源。最終,張琰家的地瓜和小米全部售出。

此前,由于張琰住在父母家,無法自立新戶,難以享受政府的低保政策。近日,胡楊又積極幫助張琰協調鎮村,為張琰家辦理低保,目前,正在順利辦理過程中。
“是晨光揚起了我家生活的風帆,沒有晨光義工的幫助,我們全家現在真不知道在哪里,從看到晨光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張琰感激地說。
“愛心奉獻 無私幫助”,日前,張琰特意做了一面錦旗,交到了晨光慈善義工隊負責人呂世軍的手上。

我也要為社會付出自己的愛,回饋社會
“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去年,晨光在看望春蕾女童活動中與他們一家相識,由幫一個變成幫一家,張琰更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她用行動回報晨光更回報社會。她說,原來她是被社會遺忘的人,現在,她一家三口加入晨光,只要有時間,張琰從不掉隊。”這是晨光義工在2020迎新年會上,為張琰一家頒發“特殊愛心獎”時的頒獎詞。

在對義工活動的耳濡目染中,知恩圖報的張琰主動提出也要加入晨光慈善義工隊,實現了從“被人幫扶”轉變為“幫扶別人”的角色蛻變。
“來,大家再次為小佳悅的精彩表演鼓掌!”去年元宵節前夕,龍口楓晚老年公寓,張琰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帶著小佳悅和胞哥欒佳燁及同村的小朋友王會茹一起加入到慰問老人的公益活動中來。小佳悅和王會茹分別表演了手指舞《紅山果》和快板《李阿姨》。
在活動現場,張琰與其他志愿者一起,為準備晚會忙個不停,而且她特意從家里帶來了自家產的蘋果發給老人。自加入義工隊以來,只要有時間,義工隊組織的活動張琰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參加。

“晨光對我的幫助那么多,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回報社會就很滿足,更很開心。”張琰笑著說。
據悉,自2015年1月成立以來,晨光慈善義工隊類似幫扶張琰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以“上為黨委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為宗旨,以關愛全市高齡老人和空巢老人,服務社區和敬老院、幫助社會上一切需要幫助的人為己任,晨光慈善義工隊服務面不斷拓展,由最初的只服務敬老院和老人拓展到社區和部隊,服務面涵蓋義診、義演、義務理發、包水餃等等,五年義演200多場次,服務群眾數萬人次,分別被煙臺和龍口授予“煙臺市敬老文明號”和“龍口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等榮譽稱號。文化服務還被龍口市和煙臺市評為《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和《為老服務優秀志愿組織》等榮譽稱號。去年又被山東省授予“第三屆敬老文明號”和“全省優秀老年藝術團”等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