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5日訊 2018年9月,山東省委決定,以服務鄉村振興為重點,選派千名干部下基層,成立100個工作隊。其中,省派駐寧陽縣鄉村振興服務隊重點對接服務東疏鎮及5個行政村。一年多過去了,那里的村莊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這兩天,泰安市寧陽縣東疏鎮劉茂村的120畝皂角樹剛剛完成定植,省派寧陽鄉村振興服務隊的隊員帶著林業專家一到村里,村支書劉道令就興高采烈地給他們介紹起來。

“(皂角)刺很少,這邊是嫁接的,下一季呢,我們再栽植林下作物,像你說的,我再選點中草藥?!睂庩柨h東疏鎮劉茂村村黨支部書記劉道令說。
而就在幾個月前,這片地種的還是常規的喬木、灌木。劉茂村有種植苗木的傳統,但是最近幾年隨著傳統苗木市場持續低迷,曾經的“萬樹村”一度陷入低谷。
劉道令告訴記者,“沒有真正形成這么一個拳頭產品,所以咱現在通過工作隊來了以后,延長拉長苗木的產業鏈,從品種的更新上,從面對市場上,這塊考慮發展食藥賞(苗木)?!?/p>

早在2018年,省派寧陽鄉村振興服務隊入駐東疏鎮之后,就對包括劉茂村在內的5個重點對接服務的行政村進行走訪調研,并根據他們的發展需求,編制了《五村片區鄉村振興實施規劃》。
山東省農科院副院長、省派寧陽縣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賈無介紹說,“我們的工作思路就是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夯實基礎、全面推進。鎮村的集體經濟薄弱,集體產業缺失,所以說把我們的服務隊的首要任務確定為產業振興?!?/p>

產業要振興,關鍵在激發當地干部群眾振興的內生動力。在西張莊村,8個觀光采摘大棚平地而起,為了讓村民種好大棚,服務隊充分發揮自身派出單位的優勢,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前來指導。但是對于專家的上門指導,一開始,村民吳保國并不買賬,一根筋自己摸索。
寧陽縣東疏鎮西張莊村村民吳保國說,“咱還是不服他的經驗,咱怎么著自己也干過,何必聽人家的是吧?還是依靠個人經驗比較好一點。但是事實不行,確實不行。咱自己不按人家技術來,咱隨便澆地,隨便施肥,隨便打藥,產出來的黃瓜又小又短還又彎?!?br>鼓搗了一個月,吃了技術虧的吳保國,終于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求助服務隊把省農科院的專家重新請了回來。

山東省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侯麗霞表示,“服務隊相當于一個橋梁,把老百姓和我們專家給聯合起來了,可以直接給他傳授一些經驗,傳授一些好的技術,減少他們的盲目性?!?br>現在,按照專家的指導種植,吳保國棚里的黃瓜長得又長又直,一斤能賣兩塊五。
寧陽縣東疏鎮西張莊村村民吳保國告訴記者,“一個大棚一畝地可以產3萬斤左右,在我們陸地的那種粗放一點的管理,也就是1萬斤左右,收入比之前能高30倍左右?!?/p>

從依靠經驗到相信專家,思想轉變帶來實打實的增收。一年多來,服務隊先后邀請專家學者200多人次到東疏鎮開展培訓或技術服務。東疏鎮不僅成功申報了全國農業產業示范強鎮,還被確定為泰安市鄉村振興示范區。
寧陽縣東疏鎮黨委書記范長征表示,“(服務隊)幫我們理清了發展的思路,以項目為抓手,實現了村集體增收。下一步,在服務隊的關心支持下,我們將打造以產業為基礎,探索一條村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的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