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9點,濟南市歷城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歷城區唐冶會議中心舉行。濟南市歷城區代區長曹殿軍做政府工作報告。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也是歷城區搶抓機遇、跨越趕超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來,歷城區按照濟南市委“1+474”工作體系和區委“117”工作思路,砥礪奮進、埋頭苦干,全力以赴抓貫徹、抓推進、抓落實、抓成效,新時代“活力歷城·魅力歷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再次入選全國綜合實力、投資潛力、新型城鎮化質量、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五個“全國百強區”。
歷城區堅持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品質“三精”標準,加快城鄉一體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加快推進。邯濟膠濟鐵路聯絡線、濟青高速改擴建、軌道交通R3線建成通車,繞城高速二環線東環段、濟樂高速南延、軌道交通R2線等加快推進,濟萊高鐵、黃臺聯絡線項目正式開工,省道102線、彩西路等43條城鄉道路全面整治提升,25個村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和141公里“四好農村路”完成建設,重大交通設施完成投資24億元,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完善。旅游路、東湖水廠主體工程完工,新增日供水能力40萬立方米。推進田莊、張馬等9項電網基建項目建設,實施94個村電網提升工程,完成53公里線路遷改和4000戶居民供電改造。城市品質日益彰顯。“五軸六區”景觀亮化流光溢彩,130棟樓體、30處景觀提升點亮歷城“夜景線”。華山歷史文化生態濕地公園正式開放,成為城市旅游新名片。
首創奧特萊斯、印象城、萬虹廣場等一批城市綜合體相繼啟用,新增營業面積近60萬平方米,全市首家24小時“不打烊”商業街區悅立方榮獲“2019年度中國城市夜經濟新地標”。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零失分”,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測評成績居全市前列,助力全市高分通過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和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歷城以優美的城市環境、文明的精神風貌詮釋著城市新內涵。
城市管理更加有效。提升環境衛生保潔水平,城鄉環衛一體化在全市考核中躍居第二名。在全區54條道路推行路長制,形成“巡查發現、協調處理、報告反饋、監督落實”閉環處理機制。加強老舊小區整治管理,完成1.3萬多戶老舊小區整治,增設電梯51部,實施9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在全市率先建立街道、社區兩級物業管理機構。
推進市容市貌綜合整治,287家室內燒烤業戶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設備和專用煙道,完成花園小區等178個小區桿線整治。拆除違建375萬平方米,重點區域違建別墅全部清零,9個街道達到“三級無違建街道”標準。主城區29處公廁全部實行24小時開放,建設農村公廁30座,改造提升2.6萬多戶農村戶廁。
扎實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和垃圾收運,日轉運能力1000噸的幸福柳環衛轉運中心建成啟用,31個小區達到垃圾“三分類”標準,名輝豪庭社區打造了全市首個垃圾“四分類”社區。鄉村振興扎實推進。歷城區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首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獲批省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實驗區。編制實施《歷城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啟動74個村莊規劃,唐王鄉村振興規劃成為全市首個獲批的鎮級規劃。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52個,鮑山街道曲家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成功承辦第18屆中國草莓文化旅游節,贏得“天下泉城、都市莓鄉”的美譽。山東種業集團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區、中國建材集團農業智慧大棚等項目落地建設,新增家庭農場87家、總數達229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41家,“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達42個。農村電商蓬勃發展,與盒馬生鮮等電商平臺開展戰略合作,特色產業品牌效應更加凸顯。建立鄉村振興專家智庫,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位居全市第一位。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典型經驗獲國務院督導組肯定。弘揚鄉風文明新風尚,評選表彰十星級文明戶2122戶、“鄉村文明行動示范村”16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