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末,大概是山東80后和90后職場人最焦慮的時刻了。80后,再也沒有30歲了;而90后呢?將正式邁入30歲大關,走進奔四的浪潮隊伍。古語云:三十而立,第一批90后職場人不敢正視自己的年齡,被頻繁提醒著“已到中年”,真的如蔡康永所言:“長大是一個掃興的過程。” 即使你自己不覺得掃興,可總有人會在我們的成長中插一腳,例如:90后脫發、90后開始養生、90后不敢看體檢報告……其中最扎心的當屬“90后成為‘新窮人’”,更是加重了90后的焦慮!

“新窮人”一詞是由匯豐銀行、海爾消費金融、融360等幾大金融機構出臺的90后消費相關數據中對高負債群體的定義,這一群體出生于1990年代,受過高等教育,外表光鮮亮麗,人均負債達12.79萬元。那山東90后職場人真實的“消費”與“負債”狀況如何?齊魯人才網通過對網站自身一系列數據分析和問卷調查,為大家深刻揭露更多赤裸現實。
山東90后職場人4成以上無存款

上圖是對山東省90后職場人存款情況的調查,有四成多零存款,兩成存款在3萬以內,整體存款較低。拿著不錯的薪水,追逐中產的品味和生活方式。雖然已經工作好幾年,但幾乎沒有積蓄可言。
另外,洽逢年末,繼遭受近兩年過年“你有對象了嗎?”、“年終獎發了多少?”的靈魂拷問之后,今年變成了:你攢到錢了嗎?這讓90后壓力倍增。是現在的年輕人不愿意存錢了嗎?還是攢錢太難?下面分別從收入和花費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30歲職場人的平均薪酬為5855元

從上圖可以看出,山東省就業市場中企業能提供給30歲求職者的市場化平均薪酬為5855元。前一段時間,關于90后月收入多少才正常的話題引發熱議。這批要么剛工作幾年,要么剛畢業的年輕群體,收入目前還不高。相比30年前,90后賺的錢好像多了,但隨著物價的上漲,“錢”也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大米、豬肉的價格是30年前的20倍,醫療費是30年前的100倍,土地價格則是30年前的10000倍。
國內某機構調查顯示,絕大部分90后上班族集中在一個月5000元左右。在這個房價、物價上漲的年代,甚至連朋友圈都要靠金錢來維持的社會,焦慮倍增,有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開始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甚至自己的選擇。那么,山東90后職場人的工資都花在哪了?
山東90后職場人的工資65%用來還花唄

從上圖的調查可以發現,山東90后職場人的工資65%是用來還花唄,11%是用來吃飯和聚會,有一部分用來還房貸和車貸,只有1%的工資用來存款。為此,我們專門采訪了某互聯網公司小陳,小陳如是說:“一個月除去房租水電,生活費,買衣服啥的,所剩無幾。九月份的錢花在了十月份上,十月份的錢花在了十一月份上……回頭一想,自己上班這么幾年,好像都是這樣的,每個月‘月光’,還要還花唄、信用卡,真的細思極恐。”小陳的同事小劉告訴小編:“自己曾經在“雙十二狂歡節”那天,守到深夜12點搶東西,但購物帶來的快感,也僅僅只是手機顯示購買成功和拆快遞的那一瞬間。”小陳和小劉是很多90后職場人得縮影,他們經常不理智地購物,時常買一些無用的東西,既花錢,又占地方,還給自己帶來了還款的煩惱。網上購物是每個月工資支出的最重要組成部分,90后網購都是買什么呢?
90后網購最熱衷養生、植發和保暖商品

根據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2019年90后們比上一年多“剁手”整整27億次,相當于全中國每個90后平均多買10次。目前,購物主力軍接力棒已由80后轉交到90后手上,引領著消費新風尚。值得關注的一個點就是90后花式養生已經成日常支出的重要組成,其中以食補和運動為主。
90后的養生從側面反映出他們的壓力比較大,工作節奏快、生活無規律熬夜、辛辣不怎么運動,很多人出現了脫發現象膚色暗沉、毛孔粗大入睡困難、夜半易醒等等問題。以上種種壓力從根源上來說,是因為30歲的到來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了中年危機的威脅。
35歲人才需求量急劇下降,90后職場人即將直面“中年危機”

從上圖可以看出,山東就業市場對23-30歲人才的需求量占比為25.09%,27-30歲人才需求量的占比為34.03%,31-35歲人才需求量的占比為27.23%,36-40歲則降到了8.2%。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找工作越來越難,尤其在結婚之后,各種年齡歧視比比皆是,30歲以后找工作會越來越困難,35歲之后幾乎找不到工作。
企業不愿意招聘年齡大員工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有兩點:首先,很多公司顧慮年紀較大的員工比較喜歡安于現狀,缺乏闖勁,所以更偏向于錄用年輕、有創造力的年輕員工甚至是應屆畢業生;其次,大部分老板擔心年長的員工的技能停滯不前,跟不上時代變化,如果你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技術需求。
面對“中年危機”,90后必需做好職場能力、競爭機會和后備資源的儲備,要學著自己面對這個世界,無論和誰訴苦,依舊還是要整理好心情,繼續前行。他們或許曾經拒絕長大,但是這種心態只能是縱容他們面對社會壓力時不斷躲避。山東第一批90后職場人,他們30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