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7日,記者與來自濰坊市婦幼保健院的兩名醫師王新玲、王桂臣取得聯系,這兩名醫師經過培訓,目前戰斗在漢陽方艙醫院,以下為兩位醫師發來的戰地手記——
2月9日上午12點,我們帶著醫生“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和親人、領導們的牽掛、囑托,從濰坊出發,到濟南遙墻機場與大部隊會合,踏上武漢之征。
2月9日17點,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親自為我們這支303人的壯大隊伍送行,給予我們戰必勝的厚望和信心!
到達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戰場,平日里喧鬧的機場現在除了我們的團隊就是僅有的三兩個工作人員了,我們澎湃的內心帶著絲絲忐忑。
2月10日,到達我們所在的酒店安頓好已近凌晨兩點,早就知道這邊沒有暖氣,氣候濕冷,可走得匆忙,什么取暖設備都沒帶,帶著一身疲憊鉆進被窩,可凍得怎么也睡不著……終于熬到天亮,開始戰前各項準備,理短發,培訓……要打好這場戰役,首先是要保護好自己,任何人培訓起來都絲毫不松懈。
2月11日, 我們這支來自153家醫院的303名戰士組成的隊伍由一個既鐵血又柔情的強將——省立三院的呂涌濤院長帶領,他統領全局又心細如發。一次開完小組會后,我跟同事說要進艙了,寄的鞋子還沒到呢,走在前面的呂院長回頭看了我一眼(現在想來他在估算我的鞋碼),說道,我們定的鞋子很快就該到了。我剛回到房間就收到一個電話,呂院長竟然給我借到了一雙鞋,讓我下樓去試穿,正合腳。我們這支大部隊吃穿住他都考慮得面面俱到,很快我們就配發了電熱毯、電暖氣、羽絨服還有各種口糧,為我們打勝這場戰役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2月14日, 備戰多日的我和戰友們穿上層層戰袍,進入我們的最終戰場——漢陽方艙醫院,之前從網上了解過方艙醫院,可真正進去一下子見到近1000個病人還是相當震驚,這時昂揚的斗志早已驅走了心底的一絲忐忑。
雖然有些茫然,我們還是常規接了班,分了工。可能是穿的多了,身上的汗已經開始往下流,護目鏡里也是霧水了。我們是22:00—04:00的班,我負責25—31單元,84張床,接完班后巡視病人,有些已經睡了,有些在看手機,當我走過時,雖然我們看不到彼此的臉,但堅定的眼神告訴彼此我們一起加油,或者舉起攥緊的拳頭或者做個V的手勢相互打氣。
病人有血壓高的,有肚子不舒服的,有發燒的,我們一一幫他們處理。00:00過后,巡視病人時有沒睡的提醒一下也就睡了,有三個相鄰的大姐都沒睡,問了問說睡醒了,年齡大了,覺少,索性跟她們聊了起來。一位大姐在2月3日因為新冠肺炎痛失了老公和小叔子兩位親人,她最終還是戰勝了悲痛,堅強、樂觀起來,說出院了要去捐血漿救人。

旁邊的一個大姐開始對自己的病情有些恐懼,我看了看她的CT和化驗結果,告訴她會慢慢恢復,鼓勵她戰勝疾病。很快她就放下焦慮,信心滿滿,還給我看她發病前跳舞的視頻和她可愛的外孫們,言語中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緊張的一班結束了,真是有種打完勝仗的興奮,脫下戰袍才發現,里面的衣服早已濕透。回到酒店,已是凌晨6點了,我們的組長還在等著我們,感控組的伙伴們依次給我們做消毒,很是感動。
回到房間,說不累是假的,可勝利的喜悅還充斥著緊張的大腦,毫無睡意。我們還惦記著病房里的大姐們,躺在床上給她們發短信:祝她們早日康復,相約春暖花開,摘掉口罩,游遍武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蔚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