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濰坊市民萌書生自述了他隔離期間的經歷和心路歷程,萌書生一家三口于去年臘月二十九返回濰坊昌邑老家,作為“武漢返鄉人員”,他們全家一回到家就開始居家隔離。通過他的自述,讓我們看到了在這場疫情防控中所有“守護者”們始終嚴守陣地,忠誠履職,挺立在防疫一線;以作者為代表的“參與者”們,大義面前無小我, 主動報告,積極配合,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萌書生的自述是一個縮影,記錄下我們每個人在場疫情中的付出、努力與感動。以下是他的自述節選:
  
 這件事,要從我作為“武漢返鄉人員”自我居家隔離的那十五天說起。己亥年臘月二十八,一家三口坐上了飛往山東青島的飛機,臘月二十九,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昌邑。假如不是此前父親手術未能在病床前陪護,我斷不會在這關鍵時刻回山東。回到家,便與相關部門聯系并匯報,也相繼接到了很多部門的電話,詢問姓名、身份證號、一行幾人、返回的時間、交通工具、去過哪里、接觸過誰、體溫是否正常、有無咳嗽癥狀等的問題。親切的問候,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全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從臘月二十九開始,全家人開始了居家隔離,一直到庚子年正月十四,居家隔離了十五天。正月十四,派出所、社區、村委、村醫等上門隨訪,經過測量體溫等相關程序,正式通知醫學觀察期結束,解除隔離,但依舊不能隨便外出,有生活需要可向社區申請幫助。特殊時期,防疫物品是緊俏的商品,很難買到,我們全家也都需要,特別是口罩。那天是2020年2月3日,庚子年正月初十,自我居家隔離的第十二天。三天前,從武漢帶回的10幾個口罩已經沒有了,全家五口人的口罩,都是先前用過,再用醫用酒精消毒后反復使用的,剩下了兩個N95以備不時之需。

  由于多次清洗和消毒,一次性的醫用外科口罩都已不成型,支撐不了幾天。幾天前,父親曾致電社區負責人劉主任,想從社區買一小袋,主任告知他們也沒有口罩,并且協調不到口罩,要過幾天才可以買。又過了幾天,我致電社區負責人劉主任,得到的是相同的答復。沒有協調到口罩,我們全家也能理解,口罩是緊俏物資,口罩匱乏誰都能理解。大難之時,多理解沒錯。

  每天除去在微信群向社區等相關工作人員匯報體溫之外,還要向昌邑市公安局法制大隊的王孝志警官匯報體溫。王警官是在我居家隔離第八天的時候聯系到我的,加了微信,詢問了相關情況,并讓我每天按時向他報體溫。2月3日中午向他匯報了全家的體溫之后,王警官問有沒有生活上的需要。說實在的,居家隔離還真有很多生活上的需要,村委給買了孩子用的尿不濕之外,還有很多需要,只是不那么急,所以沒有說。面對王警官的關懷,我還是不好意思說,畢竟自己從武漢回家,給老家的鄉親和相關部門添了麻煩。

  思來想去,還是說一下口罩吧,也許王警官能協調到呢。

  結果,相信大家也都能猜到,王警官打了一圈的電話協調,沒能協調到口罩,他們自己的口罩也都是反復用酒精消毒之后用的。

  得到這個結果,內心沒有失落,不是他們不想給,而是有心無力。

  讓我想不到的是,一個多小時后,王警官打來了電話,經過多次聯系,終于在他的另一個同事那里找到了一包口罩,過會送到我家里。

  在這個口罩賣一包200元都可能有人買,人人需要,送給哪個親戚朋友都是一份恩情的特殊時刻,王警官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了我這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激動,當時語無倫次,只說了句“給您添麻煩了”,然后告知地址。

  半個小時后,王警官送來了口罩。

  望著十幾米外,著便裝騎自行車的王警官,我的眼里泛著淚水。

  在這個普通老百姓都有車必開,能開車不騎車,能騎車不步行的年代,王警官卻冒著嚴寒,騎著自行車給我送來了口罩,這點兒令我震驚。

  來到之后,王警官詢問了我們家人的身體狀況,拿出口罩,父親要給錢,王警官不要,說這是他應該做的,并且不讓拍照、不讓拍視頻,但我還是拍了,記錄這一刻,以后讓孩子知道,我們的黨是偉大的,我們的共產黨人是偉大的。

  沒有做秀,沒有擺官架子,沒有以高姿態示人,不像是相關部門領導,更像是久違的老友。

  一包并不重的口罩,我感覺沉甸甸的,粉紅色的醫用外科口罩,在我眼里是大紅色的,那代表了共產黨人的一片赤誠之心,代表了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 

  王警官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居家隔離的我,體會到了這個嚴冬最溫暖的一刻,它比冬日里的暖陽、比室內的暖氣,更能溫暖人。那時那刻,我有的只是感動。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幾百年前鄭板橋通過蕭蕭竹聲想到了民間疾苦,幾百年后王警官通過疫情時自己的感受想到了武漢返鄉人員的難處。他和他的同事自己可以沒有,可以用醫用酒精消毒很多遍的口罩,但不能讓老百姓用那樣的口罩,特別是武漢返鄉人員。送走王警官,回到家中看到電視柜上那面去年國慶節購買的五星紅旗,格外的鮮艷,格外的耀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蔚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