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9日獲悉,濟南黃河隧道工程取得新進展,“泰山號”盾構機順利穿越鵲山片區低矮房屋、隧道最大覆土段黃河北大堤。自去年12月6日“泰山號”盾構機始發以來,直徑達15.76米的超大型盾構機平均以10.7米/天的速度掘進,現已向黃河南岸有序前進,雙線累計掘進超千米。
據了解,本次穿越北岸大堤成功克服了兩大難啃的“硬骨頭”。一是地面巨大的水土壓力,盾構機面對頂部最大43米的超深覆土施工,這對盾構機和操作人員都是巨大的考驗,技術人員必須對盾構機的掘進參數實現精準操控,確保盾構機在控制水土壓力的技術要求范圍內連續推進。二是成功穿越鈣質結核全斷面粉質黏土復雜地層。穿越大堤期間,遇到黏性較大且局部有硬質結核的復雜地層,易造成刀具磨損、刀齒崩斷、排泥吸口易堵塞等多種問題。為確保順利穿越,穿越前對刀盤刀具進行抽檢并更換,推進過程中嚴格監測土倉壁溫度并加強刀盤中心沖刷力度,確保刀具完好,刀盤無泥餅堆積,一次性穿越大堤。
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濟濼路穿黃隧道項目)全長4.76公里,雙線雙層,上層為雙向6車道公路,下層為軌道交通預留空間,是黃河上首條公軌合建的交通隧道,也是超大直徑盾構機首次穿越地上懸河。項目有深基坑、淺覆土、大直徑、長距離、高水壓、黏土質、首次穿越地上懸河等特點,施工難度大、風險高,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