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全省醫療保障工作會暨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會召開。會議總結2019年工作,分析新形勢,部署2020年任務,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在濟南設主會場,在各市設分會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會上獲悉,2019年,我省城鄉居民參保率進一步提高,全省職工和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到9569.6萬人,參保率由2018年的94%提高到95.2%。

全力保障各類社會困難群體全力保障各類社會困難群體

  會上,山東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寧波介紹,2019年,全省城鄉居民參保率進一步提高,全省職工和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到9569.6萬人,參保率由2018年的94%提高到95.2%。城鄉居民醫保籌資和待遇水平進一步提高,財政補助標準和個人繳費標準分別提高到不低于520元和250元;基本醫保報銷比例達到70%左右,降低并統一了大病保險起付線,最低段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最高段達到75%。

  醫保基金基本實現市級統籌,共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待遇條件更加優化,有力解決了生育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問題。

  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全面推開,優化完善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功能用途,有效解決了個人賬戶資金沉淀量大、共濟性差、保值性低、資金活性不高等問題。

  在保障各類社會困難群體方面,擔當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點民生實事,圓滿兌現了年初的公開承諾。將全省苯丙酮酸尿癥患者治療所需的特殊食品納入醫療救助,為1226名患者支付1028.4萬元。將全省唇腭裂患者醫療費用納入醫保,為655名患者支付247萬元。將全省9.3萬余名腦癱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康復治療所需的29項醫療康復項目全部納入醫保,將保障年齡擴大到0—17周歲,為2.47萬余名患兒支付3億元。將全省44.3萬余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納入醫保門診慢性病保障范圍,進一步提高待遇水平,為17.48萬名患者支付11.91億元。將全省1900萬名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比例達到50%以上。

  聚焦四類人員,筑牢多重醫療保障防線,醫保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效。深入開展參保擴面專項行動,進村入戶開展工作,全省323.2萬“四類人員”參保率由96.7%提高到99.2%,年初確定的239.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醫保參保全覆蓋。

  進一步織密不因大病致貧返貧的醫保網,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由6000元降為5000元,分段報銷比例各提高10個百分點,最高達到85%,并取消封頂線;貧困人口使用大病保險特效藥不設起付線,報銷比例由40%提高到60%,最高報銷20萬元;對經“三重保障”后,個人承擔的費用再給予不低于70%的醫療救助;對經“五重保障”后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的,超過5000元的部分按70%給予再救助。

  參保人醫藥費用負擔進一步減輕

  積極推動“三醫聯動”,深化招采、價格、支付三大改革,群眾醫藥費用負擔進一步減輕。在全國率先推進公立醫療機構城市聯合采購,16市全部建立采購聯合體并啟動聯合采購工作,實現了降低價格、同城同價的目標。如:濟南市組織省、市聯合采購,17個藥品平均降價31.3%,15種耗材平均降價58%;煙臺、青島、淄博、濰坊、威海市開展聯盟采購,19個耗材平均降價60.9%;臨沂、菏澤市開展聯合采購,10種藥品平均降價20%,4種耗材平均降價67%。在全國率先落實國家“4+7”試點擴圍工作要求,25種藥品平均降價59%,每年至少節約藥費13億元。

  率先落實國家“4+7”試點擴圍工作要求,25種藥品平均降價59%,每年至少節約藥費13億元。率先取消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加成,并同步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有效破除了以耗養醫、過度使用等頑癥痼疾,全省共取消醫用耗材加成12.4億元,人均醫用耗材費用減少1671元、人均醫療總費用減少802元。率先出臺日間手術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率,緩解了大醫院“住院難、住院貴”等問題。在省本級和11個市同步啟動DRG付費改革試點,著力推動醫療機構管理制度改革,降低醫保支付費用,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張寧波介紹,2019年,山東醫保全面實施流程再造,全省醫保經辦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流程再造和推進“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的部署要求,按照申辦材料最少、辦事流程最簡、辦理時限最短、服務質量最優“四個最”的目標,對全省醫保經辦服務事項全面實施流程再造、精簡優化、統一標準,在全國率先實現事項名稱、申辦材料、經辦方式、辦理流程、辦結時限、服務標準“六統一”,率先制定醫療保障和經辦服務系列地方標準,申辦材料整體精簡32.3%、辦事環節整體減少26.4%、辦理時限整體壓縮50%以上,80%的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掌上辦”。國家醫保局指出山東在全國率先統一醫保經辦服務并推行標準化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體現了改革勇氣。

  作為全國7個試點省份之一,我省率先開展醫保電子憑證和移動支付試點工作,醫保業務加快進入“無卡時代”,濟南、聊城等市率先實現多場景推廣應用,全國醫保電子憑證首發儀式在濟南舉行,解決了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問題,省內異地就醫購藥實現“一卡通行”,刷卡聯網醫藥機構當年達到5000家。推動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向基層延伸,省內和跨省異地聯網結算醫療機構由2018年底的876家增加到2069家,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1100家的目標。

  全面加強醫保基金監管

  重拳打擊欺詐騙保,全面加強醫保基金監管,有力維護了人民群眾的“救命錢”。先后組織開展了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治理、風暴行動、百日攻堅等系列專項行動,全省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72871家,實現了對全省定點醫藥機構的全覆蓋,共暫停或解除醫保協議4586家、行政處罰357家,追回醫保基金5.01億元、行政罰款1605.62萬元。打擊欺詐騙保形成強大震懾,醫保基金使用效益進一步提高,醫保基金支出增長率創近3年最低,職工和居民醫保普通門診人次分別同比下降31.4%、5.2%,全省共減少醫保基金不合規支出64.3億元,有力支撐了全省醫療保障水平和各類社會困難群體醫療保障待遇的提高。

  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支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積極爭取將我省238家企業的978個藥品納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在國家集中采購的首批25種藥品中我省6個藥品中標。大力支持醫療服務新領域、新技術和中醫藥發展,新增88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制定發布7項“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標準。深化“兩定”機構管理機制改革,創新實施“四納入”“四退出”管理模式,探索醫保基金總額依據醫療機構服務質量評價結果動態調整激勵機制,推動定點醫藥機構建立現代管理制度。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省醫保系統積極響應、迅速行動、主動作為、狠抓落實,圍繞統籌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和經濟社會發展、企業復工復產,在全國率先采取和推行將確診患者政策擴大到疑似患者和留觀人員、全面實施先救治后結算、推行醫保業務“不見面”辦理、放寬慢病患者長處方、降低企業職工醫保費繳費費率、緩繳困難中小企業職工醫保費、幫助解決醫藥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根據形勢變化不斷織密筑牢疫情防控“醫保網”,為全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韓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