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增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長 濟南板塊資本市場迎來“小爆發”
魯網5月7日訊 4月24日,蘭劍智能申報科創板獲正式受理;4月27日、28日,山大地緯、恒譽環保科創板首發上會;5月6日,金現代在創業板敲鐘上市,成為濟南今年在創業板上市的第一家企業。2020年,濟南板塊在資本市場迎來“小爆發”。上述4家企業都來自濟南高新區,截至目前,高新區上市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18家,位居全市第一;在山東證監局輔導企業11家,占全市50%;科創板上市企業1家、過會企業2家、在審企業1家,走在全省前列。
資本市場的活躍度是一個地區經濟情況的風向標。近幾年,山東省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與經濟大省的體量不相匹配,有媒體曾以《山東資本市場怎么了?》為題發問。走過2018年的低潮,2019年11月6日,高新區重點企業華熙生物搶先登陸科創板;同年12月18日,平陰邁科管業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市場。濟南資本市場“雨過天晴”,尤其是高新區,新增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長,經濟發展潛力得到市場認可。

成立專門機構幫助企業上市
目前,高新區擁有IPO上市企業26家,新三板掛牌92家,數量位居全國高新區前列,相關企業累計實現股權融資375.94億元。
濟南高新區服務業促進局局長楊興存是高新區資本市場變遷的見證者之一。2008年,國家大力倡導夯實資本市場發展的資源基礎,鼓勵企業登陸新三板。濟南高新區有大量科技型企業,這些中小型企業登陸主板的實力不足,若能登陸新三板獲得融資支持,必將促進企業快速發展。瞅準這個良機,高新區組建企業上市推進工作辦公室,很快出臺新三板補貼政策,并在市領導的帶領下前往北京向證監會匯報,申請證監會支持濟南高新區推動新三板上市工作。
沒曾想,接下來的推進企業上市工作卻遭遇重重困難。
“十幾年前,企業上市還是新鮮事物,很多人認為新三板風險大,沒什么用。”楊興存回憶,那時候,企業普遍對資本市場不了解,而且很排斥。雖然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瓶頸,但企業紛紛選擇沉淀下來,慢慢渡過難關。對于資本市場借助外力發展的“和面文化”,企業家們不感興趣。面對上市辦上門講政策、送補貼,企業有的排斥,有的避而不見,還有的甚至把工作人員當成騙子。
“政府補貼上市開支,還有這么好的事兒?”當時,高新區有家企業被上市辦選為服務對象,該公司董事長看到工作人員專業性強,服務極為熱情,政策的含金量高,懷疑工作人員是騙子。這位董事長靈機一動,直接來到高新區管委會,把上市辦工作人員“堵”到辦公室,這才相信的確有這個部門,工作人員、扶持政策也都是真的。后來,這家企業很快成功登陸新三版,現在已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
民營企業主動擁抱資本市場
金現代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山東金現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向客戶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專注于提供軟件開發及實施、運行維護服務,公司董事長黎峰同時還是山東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教授。創業初期,公司全部家當是一個人、兩個章、一摞發票,所有與公司有關的證件、票據、辦公用品,一個抽屜就足夠容下。2005年,金現代年產值突破千萬元;2012年,公司全面參與國家電網“十二五”信息化建設,年產值突破億元。那個時候的黎峰仍從未想過要進入資本市場。
“公司經營穩定,現金流充沛,在銀行沒有貸款,我們有必要上市嗎?”這是黎峰最初的想法。經過高新區金融辦(上市辦后更名)及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多次上門宣講,送政策、送服務,金現代終于在2015年年初啟動新三板掛牌工作,并于當年成功掛牌。登陸新三板后,金現代經過三輪融資,累計募集資金2.2億元,從此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隨著業績的持續增長以及對資本市場認識的逐步加深,2017年金現代啟動IPO上市,于2019年10月29日順利通過證監會審核。
“登陸創業板對公司來說勢在必行。”創業板敲鐘前夕,金現代董秘魯效停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新三板掛牌后,引入的投資基金成功幫助金現代將業務拓展到鐵路、航天等領域,助力企業做大做強。金現代的競爭對手在前幾年上市的,經營規模無不擴大了數倍,在業內的影響力也跟著大幅提升。金現代管理團隊深深意識到:企業經過資本市場的檢驗,更容易獲得客戶的認可。此外,登陸創業板之后,公司不但能募集資金,增強核心競爭力,還能給予員工股權激勵,穩定核心團隊、招募高水平技術人員。所以,不論從內部環境還是外部競爭來看,金現代都要積極擁抱資本市場。
觀念在變的不止金現代一家。目前,高新區鷗瑪軟件、國網智能等輔導企業都在全力準備上市。近年來,高新區組建資本市場協會,為優秀企業搭建項目對接交流平臺;每年舉辦多場宣講會,向企業講解上市流程,啟蒙資本知識,都得到轄區企業熱捧。
形成“金字塔”型企業上市新格局
“公司的管理團隊都是技術出身,缺乏法務、財會領域的專家,整個上市過程中,我們享受到了高新區保姆式的服務。”魯效停說,金現代籌備上市期間,涉及與工商、稅務、社保、發改等多部門的溝通協調,相關工作都是高新區金融辦“一對一”協調解決的。
進入資本市場對企業來說是一個維度的改變,對區域經濟來說更有擔當“助推加速”的能力。為在諸多優秀企業中篩選出最適合的企業進駐資本市場,幫助企業把上市工作做細做足,高新區每年摸排企業500多家,實地走訪調研100多家。對于在審和擬報會企業,提供“一對一”追蹤服務,全力協調解決企業上市過程中的各類問題。“我們的服務方法是廣撒網、重走訪、精調研。這個是個笨辦法,但是有成效。”高新區服務業促進局副局長兼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沈巍說。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資本市場更是如此。目前,高新區有500余家優秀企業納入后備資源管理。轄區新增同方德誠和萊易信息兩家新三板簽約企業;新增省級輔導企業8家,總數達到10家,位居全市第一。鷗瑪軟件、國網智能等企業即將報證監會審核。高新區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日趨成熟,“后備、輔導、報會”各階段企業配置更加合理,形成“金字塔”型的企業上市新格局。
在國家持續降杠桿的大背景下,2019年,高新區充分把握擬上市企業多、高新技術企業多的優勢,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融資路演,全年共引進股權類直接融資24.9億元,占全市股權融資的85%。這一年,高新區共引導企業發行各類信用債券783億元,占全市信用債券發行規模的35%;高新區全年直接融資占GDP比重達到80%,是濟南市比重的3倍。
“高新區科創板上市企業在省內一枝獨秀。隨著今年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和新三板精選層的推出,給更多企業賦予了上市可能,高新區將牢牢把握這一歷史機遇,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張開臂膀擁抱注冊制,繼續保持在資本市場的優勢地位。”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維國說。
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