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渭南一女子在郵儲銀行存十萬元,一年后其中兩萬變保險基金
2019年1月左右,渭南市澄城縣王莊鎮楊壇壇女士拿著自己平日積攢下來的十萬塊錢,和男友前去鎮上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存款。本以為這筆錢可以隨時存隨時取,但一年后她接到保險公司催繳電話得知,十萬塊錢里面有兩萬變成了保險基金。
存款時銀行柜員引導當事人在空白資料頁簽字
楊壇壇女士回憶,當時存錢是她和男朋友一起去的,到達銀行之后她表達了存錢意愿,隨后銀行柜員引導楊女士來到柜臺隔壁一個小房間內辦理業務。“我當時很明確的告訴她,我是要存錢不是干別的,就是能隨時存還能隨時取出來的那種。”辦理存錢業務的時候銀行柜員也告訴楊女士這錢可以隨時取出來。
但蹊蹺的是,銀行柜員在讓楊女士填寫相關資料時,拿出了一張空白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個人電子銀行申請表”,讓楊女士簽字。她當時十分疑惑:“基礎信息都沒有,這樣可以嗎?”銀行柜員隨后表示沒問題,并且在楊女士手機上下載了相關軟件,在完成軟件的注冊之后軟件被柜員卸載掉。
在資料頁全部為空白的情況下銀行柜員引導當事人簽字,左下角為當事人簽字。

在資料頁全部為空白的情況下銀行柜員引導當事人簽字,左下角為當事人簽字。
存錢后,楊女士再三向對方確認存的是否活期,以后是否可以隨時取出來?辦理業務的工作人員當時說:“這就是存款,可以隨時提取,只不過不到時間按活期利息計算”。楊女士男朋友告訴記者:“當時存錢的時候我們也沒想那么多,覺得畢竟人家是銀行嘛,我們既然來存錢肯定無條件相信人家,而且當時也不認為銀行會賣保險”。
就這樣一方面是當事人的無條件相信,一方面是銀行相關工作人員的引導,楊女士十萬塊錢的存錢業務在疑惑中辦理結束。一年之后,真相終于被一通電話揭開。

銀行人員給當事人所辦理的保險基金
銀行最初稱辦理存錢業務柜員非銀行工作職工
今年1月份左右,楊女士接到一通中郵保險的催款電話才清楚這一切——當時銀行柜員給她辦理的是“中郵富富余財財富嘉C款兩全保險(分紅型)”的保險基金。“當時工作人員說這和存款一樣,可以隨時提取按活期計算利益,其實根本就是虛假宣傳,”楊女士透露,中郵保險的人讓她繼續繳納兩萬塊錢,否則就會有本金損失。
一聽會有本金損失,楊女士和男朋友立即前往銀行重新核對,但此時對方表示:“跟我們沒關系,辦理業務的不是我們銀行的人。”這種說法引起楊女士男朋友強烈質疑,既然不是銀行的人為什么在銀行所提供的房間,穿著銀行的制服,還能給群眾辦理業務?楊女士立即給中國郵政儲蓄銀行95580熱線投訴,再后來與銀行溝通當中,銀行相關部門承認給楊女士辦理業務的是銀行員工。
但是3月28日該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投訴平臺回復楊女士:相關銀行工作人員正在積極配合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處理,但是截至5月12日事情沒有進展。楊女士曾上門與銀行經理溝通,銀行經理提供的解決方案是讓楊女士繼續繳納保險基金的后續費用,然后銀行自己把錢貸出來還給她們,但是這種方法遭到楊女士拒絕。
5月13日華商網記者致電渭南市銀監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件事建議先由當事人投訴到其消保科,會進行調查。5月14日上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王莊鎮營業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當時辦這個業務我們業務員肯定是經過客戶同意的,要不然不會給他辦理,等我問完具體情況之后再回復。”同時,其主管單位渭南市澄城縣郵政分公司工作人員回復記者:“經過調查,當時辦理這個業務經過當事人同意,有錄音、當事人簽字等記錄,并且事后也對當事人進行過電話回訪”。記者提出能否提供當事人自愿同意辦理該保險基金業務的證據,對方表示拒絕。
截至記發稿前,楊女士告訴記者對方已經答應他們退保,預計兩萬塊錢會在5月14日晚上9點前到賬。
來源: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