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7日訊 5月17日,記者從德州市齊河公安獲悉,近日,齊河公安禁毒大隊民警端掉了一個吸食、販賣“笑氣”的犯罪團伙。“笑氣”是什么?它的危害在哪里?這些人又如何與“笑氣”扯上關系的?  

  從吸食到販賣  一條利益鏈正在鋪開

  今年四月初,禁毒大隊民警接到舉報——“城區一幼胡同有一家紋身店,深夜時分,常進來些紋龍畫鳳的小青年,鎖上房門,關掉電燈,凌晨二三點才散場,行跡詭異。”通過暗中觀察,民警發現,這些人中不乏有違法記錄者,其中一名叫李乙(化名)的男子,20歲,劉橋鎮人,多次參與打架斗毆,身背7條案件記錄。

  民警發現,這群人進入房間后,會關掉電燈,不僅能避人耳目,還能營造“服氣”時的氛圍,產生更多的幻覺和靈感。“他們常拉來一個高大、細長的氣罐,抬進屋內。”通過氣罐閥門,將笑氣體充入氣球內,每人抱著一個,對著口鼻,緩釋氣球內的氣體,從而吸入體內,產生幻覺。

  (裝“笑氣”的氣罐)

  很快,民警掌握了充分證據,并迅速收網。據民警介紹,46名違法人員中,目前已有40人到案,這些人中,年齡最大者23歲,年齡最小者15歲。

  經查,違法行為人孫甲(化名)曾在濟南服用過“笑氣”,“感覺挺好”,而齊河卻沒有吸食“笑氣”的市場。他算了一筆帳,每罐笑氣1100元,可充500個氣球,每個氣球按3元計算,每罐可贏利400元。孫甲(化名)心想,這種“新鮮玩意兒”,必能吸引那些愛尋求刺激、愛冒險的小青年目光,每天銷售幾罐不成問題。

  在利欲驅使下,孫甲(化名)等人決定在齊河嘗試“吃螃蟹”。2019年10月份,孫甲(化名)等人從濟南非法購進了兩罐“笑氣”,齊河縣第一家“笑笑堂”在三鼎陽光城的一棟居民樓內悄然開張。而后,為擴大“生意”,他們在大清河公園路邊的車上、齊貿大街壹號房地產中介、一幼胡同等地增設站點,吸引更多青年男女在“笑氣”中尋找刺激。

  (吸食“笑氣”所用的氣球)

  趙某是某大學的大二學生,春節前,他從廣東回齊河看望爺爺奶奶,受疫情影響,滯留齊河。在好友攛掇、裹脅下,趙某在一幼胡同第一次服用“笑氣”。“服用完第一個氣球后,就暈了,感覺迷糊,似睡非睡。等醒來時,感覺過了很久,其實只有幾分鐘的功夫。后來,他們又送我幾個氣球,說沒事。礙于面子,就又吸了幾個。”小趙說。

  鮮為人知的“笑氣”:醫用麻醉品、 毒品替代品

  孫甲(化名)供述,其正處于推廣嘗試階段,服用笑氣的多是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不但沒賺到錢,還虧了好幾千元,知道從事這行當違法,就再也不敢做了。目前,孫甲(化名)等40名違法人員被齊河警方依法處理,案件在進一步審理中。

  那么,“笑氣”是一種什么氣體?吸食“笑氣”后真的讓人感到快樂嗎?吸食“笑氣”有危害嗎?

  “笑氣”的化學名稱為一氧化二氮,是醫用麻醉劑,有輕微麻醉作用,甚至被吸毒人員當作毒品的替代品。“笑氣”最廣泛的用途是食品添加劑,用于給飲料增添氣泡,增加口感。雖然,“笑氣”本身用于食品加工對人體無害,但直接吸食“笑氣”的副作用卻很大,吸食者會出現如瞬間眩暈、迷失方向、失去平衡、心律失常、缺氧、代謝性酸中毒、記憶力和認知能力受損、身體虛弱等癥狀。長期吸入“笑氣”會造成缺氧,從而引起高血壓、暈厥、貧血、視聽功能障礙、行走困難等癥狀,甚至造成死亡。與此同時,面對“笑氣”引發的急癥,國內外并沒有治療“笑氣”成癮或損害的特效藥,臨床只能采取對癥處理,完全康復的可能性不大。

  早在2017年6月30日,留美女生“林娜”在一封名為《最終我坐著輪椅被推出了首都國際機場》的公開信中爆料——自己在美國過量吸食“笑氣”,結果下半身重度肌無力,幾近癱瘓,這幾乎是不少人第一次聽說“笑氣”。去年,沈陽沈陽積水潭醫院收治的一年輕小伙因吸食“笑氣”致四肢僵硬。幾天前,杭州警方一場“笑氣”專項整治行動,讓一位24歲的無知少女引發關注——“這名女大學生吸‘笑氣’成癮,為了負擔自己每天吸‘笑氣’的開支,她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在被民警查獲時,居然還嬉皮笑臉向民警撒嬌,要民警給她留幾瓶。”

  有調查顯示,英國和美國吸食“笑氣”的“終身患病率”分別為38.6%和29.4%;在英國,“笑氣”是僅次于大麻的第二大“休閑藥物”,“笑氣”的危險性可見一斑。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單位和個人要經營“笑氣”,必須獲得安監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否則就涉嫌非法經營,然而利益的驅使之下,“笑氣”在年輕群體中的流行程度卻沒有絲毫減弱。

  在此,呼吁大家提高對“笑氣”的認識,引導青少年加強防范意識,避免誤入歧途。

  閃電新聞記者 胡振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