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8日訊 5月的泰安,疫情向好,城市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在遍布泰城城區和郊外的泰城水生態環境治理PPP工程各個施工區域,200多個工作點全面掀起大干熱潮,到處是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

  泰城水生態環境治理PPP工程是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的國家重點項目,也是山東省唯一入選國務院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的項目,是山東省政府努力打造的全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泰山樣板”“山東經驗”。

  該工程主要施工內容可以概括為三河(梳洗河、明堂河、芝田河生態修復工程)、兩網(泰安市排水管網改造、梳洗河流域雨污分流)、 一庫(王家院水庫供水工程)、一廠(第四污水處理廠提標改擴建工程),其中王家院水庫、第四污水處理廠含部分存量工程。

  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工程自去年8月開工以來,工程建設者以“保省優、創國優”為目標,以“快組建、快開工、快推進”為原則,全體參建人員以超常規的速度、超常規的舉措,實現了人員快速到場、資金快速到位、現場快速開工,快速拉開了施工大幕。

  今年受疫情影響,工期滯后兩個多月。為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新成立的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簡稱“中國鐵工”)加大管理力度,與其所屬的中鐵(泰安)環境治理有限公司一道,堅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連續召開7場專題推進會,科學編制重點工程節點防控與復工方案、施工專項調整方案,加強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做好物機料供應,精準抓實復工復產。特別是今年二季度以來,通過開展“百日大干”勞動競賽,搶抓施工黃金期,加大現場資源調配力度,積極調整工籌計劃和流程,組織進場施工人員2300人次,機械超過500套(臺),降低疫情影響“后遺癥”,打出泰城建設“加速度”。參戰員工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鐵軍作風,發揚“白天大干、晴天搶干、雨天巧干、晚上加班干”的“四干精神”,在各個工地全面掀起了大干熱潮。

  截至目前,梳洗河、明堂河、芝田河生態修復工程已多工點、多工序全面展開,河道清淤、河道開挖、駁岸、截污管道、綠化工程形成流水作業,共完成河道清淤29萬方,土方開挖150萬方,完成生態駁岸4993米、截污管道10千米,建成3個壩體、一座橋梁(行知橋)。雨污分流管網工程完成新建管線25千米、非開挖清淤完成216千米。王家院水庫完成82%的土方施工,建成兩座泵站,三座生態攔河壩6月底即將建完。

  根據調整后的工期安排,王家院水庫、第四污水處理廠、三條河流的整治、綠化和景觀改造,將在10月份完成并投入運營使用,城區管網改造將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屆時,泰安市將形成一個循環利用的水生態環境系統,以實現泰山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修復目標。同時,通過打造梳洗河流域“樂道、樂水、樂活”的濱水文化,打造芝田河流域文旅前沿之印月、濱水綠廊之觀林、勝利渠公園之秋水主題景觀,塑造明堂河流漢明文化“古風情”節點、雨水花園“峽谷會盟”節點、全齡化“親水平臺”節點,為泰安市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娛樂和休閑場所,進一步擴大宜居宜游宜樂宜養的泰山文化品牌影響力。

  閃電新聞記者 賈方政  通訊員 潘紹友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