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位于山東煙臺南長山島西南沿岸的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展覽館及老海島精神陳列館開館,兩館建設總面積2萬5千平方米,布展面積約1萬平方米。其中海洋生態文明展覽館主要以“綠水青山生態興島”為主題,重點布局了“生態文明 美麗中國”“綠水青山 向海而生”“生態保護第一要務”等七個主題敘事單元,通過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全方位、立體化的介紹了長島人文歷史、生態資源,展示了長島在推進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藍色生態之島、休閑宜居之島、軍民融合之島中的經驗做法,為海島型地區生態建設提供了生動的“長島樣板”。

  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展覽館所展示的經驗做法,正是近年來長島致力于生態發展的縮影。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設立以來,持續保護修復生態,通過拆除風機、近海養殖騰退、裸露山體修復、生活垃圾分類等措施,環境質量明顯提升,正朝著打造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標桿的目標,奮楫揚帆、逐浪前行。

  長島的大黃山,樹木郁郁蔥蔥,空氣無比清新,是鳥類遷徙的極佳停留之地,很難想象這里曾分布著一大片風機基座。近年來,長島拆除了分布于4處島嶼的全部80臺風機,栽植了側柏、連翹、碧桃、櫻花等8萬余株樹苗以及地被石竹兩千多平方米。同年,長島還對南北長山約20萬平方米裸露山體進行治理,累計修復面積25萬平方米,栽植常綠樹14萬株、花灌木及攀爬植物29萬株、鋪種麥冬草2.1萬株。

  經過開展不間斷的修復治理,海島山體、海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多年不見的大葉藻、海蘿等藻類重現長島,白江豚、鯨魚頻頻現身,對生態質量要求極高的東方白鸛、斑海豹、黃嘴白鷺等種群數量明顯增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徐圖展開。

  近年來,長島在做好生態保護修復的同時,聚力海洋文化財產,加速旅游文化融和,陸續舉行了環島馬拉松賽、全國海釣錦標賽等,打響了海洋文化品牌。長島漁號文化城市書房是2019年重點打造的文化惠民服務項目,全年免費向長島居民以及來到漁號小鎮康養度假區的游客開放。它的建成豐富了海島群眾的讀書生活、增加了“全民閱讀”活動氛圍,為建設“書香長島”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們配備24小時借閱服務和配套服務設施,滿足讀者全天候的借閱需求。城市書房在建設上極具海島風格,依托漁號小鎮,布置展示長島漁號歷史圖片及特色紀念品,長島歷史書籍的展陳借閱也是書屋特色之一。”長島綜合試驗區文化文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胡曉娟介紹。(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趙秋麗、馮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