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告別文理分科 實行“3+3”模式山東2020年“新高考”今日啟幕

  服務保障 測溫安檢通道高效快捷考點設有“公安服務點”

  政策解讀 四大變化讓“今年不一樣”“新高考”考學生學校之長

  本報聲音 為考生把城市調到“靜音檔”

  家長觀點 配合輔助考生 不喧賓奪主7月6日,準備參加2020年高考的考生前往山東省實驗中學考點提前探營。(本報記者趙曉明攝)

  在山師附中考點,考生佩戴口罩,憑準考證有序進入考點看考場。(本報記者崔健攝)

  看完考場后,考生滿懷信心地走出山師附中考點,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一次人生大考。

  本報7月6日訊(記者張展銘)“明天就要上‘戰場’了,我充滿了信心,高考必勝!”7月6日下午,在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考點門口,剛看完考場的考生劉超興奮地說。7月7日,我省正式迎來2020年“新高考”,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我省高考將不再采用文理分科模式。“3+3”模式的正式到來,備受考生、家長和社會的關注。

  首次采用“3+3”考試模式選考科目共有20種組合

  2018年3月,我省印發《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標志著我省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啟動。從今年高考起,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在選考科目上采用“3+3”模式。第一個“3”指全國統考科目的語文、數學、外語;第二個“3”為任選科目,考生可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科中任選3科。而這3科經過組合后能產生20種組合。

  “我對高中化學不太感興趣,但我物理和生物學科的成績都不錯,按照‘3+3’模式,我選擇了物理、生物和政治。”考生王彤說,雖然作為首屆參加“新高考”的學生,會感到有些迷茫和忐忑,但她更多的是期待,“我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希望能取得一個好的成績,讓自己、父母都滿意。”

  除了今年就要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記者了解到,高一和高二的學生們也對“新高考”很是關注。“從高一入學前我就在思考選科的事了,相比物理、化學和生物,我更喜歡政治、地理和歷史。”濟鋼高中高二學生小劉告訴記者,“新高考”讓他對未來規劃更明確了,也讓他能有更多時間去對比選擇擅長的科目,更清晰地規劃未來。

  “相對于傳統高考的‘一刀切’,‘新高考’強調的是全面性、多元性和個性化的有機結合,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和發展空間。”濟鋼高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面對“新高考”,學生從高一就要開始考慮未來發展方向,這對他們是一種挑戰,是一個學生自我認識、自主選擇的過程。

  考試時間由兩天變為四天四大變化讓“今年不一樣”

  實行“3+3”模式的“新高考”,相比往年到底有哪些變化呢?記者了解到,今年我省高考主要有四大“變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考試時間由原來的兩天變為4天。語文、數學、外語(筆試)考試時間安排在7月7日全天和7月8日下午;外語(聽力)考試實行兩次考試,已于今年1月完成,取兩次成績中的高分計入外語科目成績。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時間安排在7月9日至10日。

  同時,“自選3科”進行等級賦分轉換也是一大變化。今年高考滿分仍為750分,語文、數學、外語3科使用原始分數,每科滿分均為150分;考生自選3科原始分滿分均為100分,轉換為等級分計入總成績。

  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成績如何進行等級賦分轉換,可謂備受家長關注。我省將每門等級考試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B、C+、C、D+、D、E共8個等級區間,確定各等級區間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為3%、7%、16%、24%、24%、16%、7%、3%。等級考試科目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時,將A至E等級區間內的考生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分別轉換到八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等級成績,并計入總分參與錄取。每科等級成績本質上是考生的位次成績,主要由考生在科目內所處位次決定,原始成績進行等級轉換后,排名順序不變。

  此外,今年我省普通類將不再劃定本科、專科錄取控制分數線,而是采取分段劃線的辦法,根據考生高考總成績,劃定普通類一段線、二段線。其中,一段線按照普通類本科招生計劃數的1:1.2劃定;二段線按照普通類本、專科招生計劃總數和生源情況劃定,為考生參與錄取的最低控制線;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按普通類本科計劃的1:0.5劃定。一段線并不等于本科線。

  普通類常規批志愿填報共分三次,第一次志愿填報由普通類一段線上考生填報本科志愿,第二次和第三次志愿填報由普通類二段線上考生(含未被錄取的一段線上考生)填報本、專科志愿。

  而在志愿填報方面,此前我省高考志愿填報以“院校”為志愿單位,今年改革后為一個“專業(專業類)+學校”為一個志愿,普通類填報志愿最多不超過96個,藝術和體育類填報志愿最多不超過60個。“專業(專業類)+學校”志愿模式下,將增強考生錄取專業與興趣特長的匹配度。

  “3+3”模式獲廣泛認可可以滿足人才選拔要求

  對于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大家的滿意度到底能達到多少呢?據了解,在我省正式將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向社會發布后。權威統計數據顯示正面評價高達94.14%,被省政府新聞辦評價為“創山東歷屆新聞發布會之最”。而在去年4月23日,省教育廳再次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我省高考將堅持實施“3+3”模式不動搖,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步驟,積極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

  當然,在獲得好評的同時,也有人產生疑問,高考采用“3+3”模式,會不會讓一些孩子放棄了對“較難學科”的選擇呢?

  據我省“3+3”方案下首次選課統計數據顯示,2017級高中生的物理選考人數,完全能夠滿足2020年相關專業的人才選拔要求。而根據高校選考科目要求統計數據顯示,學生一旦選考了物理,高考填報志愿時可以報考90%以上的本科專業。絕大多數理工類本科專業都有物理報考要求,無論是從高校自身的專業設置結構看,還是從高校歷年投放山東的招生專業結構看,都是理工類本科專業占絕大多數。

  據了解,自我省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啟動后,為進一步推動我省“新高考”改革,我省重新修訂了《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要求普通高中學校按照每4個班增加1間教室比例設置選修教室,每個教室配備必要的教學儀器設備和學生儲物柜,以滿足選課走班教學需要。

  此外,“新高考”還提出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參考,旨在客觀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主要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考查。對此,有專家表示,“新高考”大大增加了選擇性,由考學生之短、學校之短變為考學生之長、學校之長,那些在學科建設等方面有局部優勢的學校將獲得競爭優勢,大大拓展了普通高中學校特色化發展的空間,讓普通高中學校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