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在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山東省審計廳廳長王金城作關于山東省2019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在中央八項規定落實、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存在問題。
17個部門單位向所屬單位轉嫁培訓費等459萬元
審計發現,有部門單位存在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貫徹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主要是13個部門單位存在超編制配備公務用車、超預算支出公車運行維護費,或在非定點機構進行車輛維修等問題,涉及資金173.81萬元;17個部門單位向所屬單位轉嫁培訓費,以及超預算列支、超協議價格支付會議費等459.21萬元;2個部門單位發放會議勞務費、運動會獎勵,以及辦理游園年票等20.74萬元。
此外,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仍存在薄弱環節。4個部門單位部分房產、車輛閑置;6個部門單位應收未收國有資產出租收入1801.11萬元;5個部門單位未經審批出租國有資產,或未通過公開競價確定出租價格等;15個部門單位24.05億元在建工程項目已交付使用,但未及時轉增固定資產;4個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的對外投資2.04億元,已完成劃轉或注銷,但未及時進行賬務處理。
一縣尚有8573戶農村改廁任務未完成
鄉村振興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環境治理方面,1縣尚有8573戶農村改廁任務未完成;3縣有18.1萬戶未完成農村改廁驗收工作;5縣拖欠相關工程款等3370.93萬元;7縣10個項目進展緩慢,造成財政資金滯留或閑置3724.31萬元。此外,12縣74處污水處理設施閑置或使用率不高,456戶農村改廁建成后因村莊搬遷等被損毀。
重要農產品生產保障方面,專項資金使用不規范。7縣4362.03萬元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等未及時使用,影響生豬生產恢復;4縣4個項目因進展緩慢,造成財政資金滯留或閑置757.22萬元;9縣因當地政策限定保險范圍、宣傳不到位等,導致養殖場(戶)參加生豬生產政策性保險較少;4縣3個糧食生產項目和3處設施建成后閑置,未能發揮效益。
農村清潔取暖方面。3縣未按時完成清潔取暖改造任務,涉及居民1.55萬戶;2縣重復申報或用以往年度完成任務抵頂當年改造任務,涉及居民423戶;因改造對象選取不合理或使用費用較高等,5縣60%以上的清潔取暖設施使用率不高。
96戶家庭未退出違規入住的公租房
審計機關組織對2市30縣2019年度公租房、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以下簡稱安居工程)資金投入和使用績效情況進行了審計。
發現的主要問題:個別目標任務未完成。5縣未完成2019年棚改開工任務共計2496套;3縣未完成公租房租賃補貼發放任務,涉及居民82戶;1市2縣32個老舊小區未及時開工改造,或未按約定期限完成改造任務。
部分政策落實不到位。8縣11個安居工程項目,開工已超過2年且超過合同約定竣工期限仍未建成;1市7縣不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96戶家庭,未退出違規入住的公租房;2縣將房齡不長、配套設施較全的居民樓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
專項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2市12縣用于安居工程的財政資金、項目貸款和專項債券資金等,截至2019年底閑置超過1年;5縣應收未收321套公租房租金107.33萬元。
同時還發現這些問題
●醫保政策落實不到位:13縣將部分已死亡或失聯等人員納入居民醫保,多申請財政補助28.31萬元。
●2市26縣的190人通過隱瞞事實、冒用信息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60.33萬元。
●部分社會救助政策落實不精準:108縣向部分已死亡人員發放特困人員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補貼373.65萬元。
●59縣向部分已享受特困供養的人員重復發放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135.05萬元。
●高校科研成果服務產業發展成效低:2016年至2019年6所高校共獲得授權專利10919項,僅有160項通過技術轉讓、技術合作等方式實現成果轉化,轉化率僅為1.47%。
(范佳 吳浩)
(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