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小清河擁有很多標簽:它是發源于濟南泉源的一條省級河道,集防洪除澇、旅游觀光、娛樂休閑、商貿服務及現代化居住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景觀帶,未來它還將復航成為濟南面向大海的一條黃金水道……
當前正處汛期,小清河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防汛。小清河是濟南城區唯一的外排泄洪河道,有人形象地比喻,每下一次雨,濟南就洗一次澡,而洗澡水都流進小清河里了。5日氣象臺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小清河怎樣泄洪?壓力有多大?大雨來了又如何實現平穩運行?下面,就用一組數據來帶您了解這條身邊的防汛“主力軍”。

小清河濟南段共70.5公里與南部山區落差100多米
濟南承擔防洪任務的河道有23條,小清河的地位是其中最為特殊的。為什么它會匯集城區的“洗澡水”變成“大浴缸”?這是小清河所處的地形地貌決定的。
小清河濟南段共70.5公里,流經槐蔭、天橋、歷城、高新和章丘。流域內地形復雜,混合著山區、丘陵和平原,其中山丘的面積占到總面積的35.4%。
沿線有20多條的主要支流及一些小水溝。濟南整體地勢南高北低,南北落差有100多米。濟南市小清河管理處副主任劉廣泉介紹,市區支流都是山洪性河道,一旦下雨,來水會特別急。小清河又是條平原河道,所以匯入后,就會致使小清河水位急速上漲,“簡而言之就是來水快,下水較慢,由此形成了小清河的行洪和防汛壓力。”
劉廣泉說,極端最不利洪水就是區域內發生強降雨,河道水位急速上漲,匯入小清河后水流下瀉慢,各個河道水庫高水位運行。自2014年起,小清河沿岸陸續安裝高清視頻監測點,對主要支流和重要節點進行監控,截至目前已設置了18處。

日常景觀水位維持20.80米遇暴雨天氣提閘預泄
濟南市區河道多為季節性河道,小清河是為數不多的四季皆有水的景觀河。要想維持住小清河的“高顏值”日常景觀,水位需保持在20.80米。
“小清河黃臺水文站常年流量在10立方米/秒上下浮動,如果不蓄水全部下泄,等到洪園閘的水再流到現在這個水位要一天多。”市小清河管理處水情科科長張欣坦言,相比城區季節性河道,為承載城市景觀及未來通航重任需抬高水位的小清河,在汛期防洪調度難度更大。要想讓小清河的水能蓄得起來又可快速排走,小清河濟南段洪園節制閘、睦里閘、柴莊節制閘三處水閘起了大作用。
根據2020年濟南市小清河管理處新修訂的《濟南市小清河防御洪水方案及超標準洪水防御方案》,小清河防洪預案分為藍、黃、橙、紅四級預警。當接到暴雨以上的天氣預報時,洪園閘將開啟預泄洪,適時關閉睦里閘。洪園閘有大小兩套閘門,劉廣泉介紹,“降雨過程中3小時之內閘上游降雨小于10毫米且降雨量減少,調節小閘門控制閘前水位至20.8米以下。當3小時之內降雨達10毫米至20毫米時,調動小閘門,水位控制在21.5米。3小時內降雨量在20毫米至30毫米時,水位控制在22.00米以下,3小時之內降雨若超過30毫米,則洪園閘大小閘門全部開啟。”
8月1日晚間,強降雨“突襲”濟南,小清河洪園閘今年首次將大小閘門同步開啟,最大流量排泄城區來水。5日濟南市氣象臺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中午12點30分,濟南市小清河管理處將洪園閘小閘門開啟,15時30分,小清河的7孔大閘門也全部打開。據了解,大小閘門全開度開啟后最大流量可達每秒766立方米,洪園閘水位將從20.6米降至19.3米左右,把洪園閘上游河道騰空,以減輕防汛壓力。

河道拓寬至100米防洪能力達100年一遇
濟南曾對小清河進行過多次治理,提高防洪能力保護城市安瀾。2007年11月,濟南啟動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再次升級小清河的防洪能力。當時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防洪除澇規劃設計標準定為百年一遇防洪、二十年一遇除澇。今年汛期前,濟南市實施小清河防洪工程綜合治理項目,對濟青高速到荷花路橋往下200米處的小清河河槽進行了刨挖,主汛期前該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原本30米的河槽拓寬成現在的100米,下游其余河段被拓寬成45米。小清河市區段達到100年一遇防洪標準,再往下游河道將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同時小李家蓄滯洪區也要建成,這樣將能實現防洪能力的銜接。
小清河市區段達到100年一遇防洪標準,可不只是拓寬了河道那么簡單。其中也包含了臘山分洪工程、小李家蓄滯洪區這些配套工程。一旦濟南雨下大了,小清河該怎么辦?“小李家蓄滯洪區是一個自然形成的低洼地區,一旦小清河來了大水而又無法立即下泄到下游,可以先存放進小李家蓄滯洪區內,等小清河干流的水位下降之后再放出來,相當于小清河泄洪過程中的一處驛站。”張欣解釋,同時臘山分洪工程連接興濟河與玉符河,當興濟河水量大時也可以通過臘山分洪工程的閘門攔截一下,使其改道流向玉符河。
(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