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的村居街巷、孤寡老人家中、兒童活動站……隨處可見一群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統一穿著,佩戴袖標,成為炎炎夏日中的一道靚麗的“志愿紅”。

  “按照標識清、辨識度高、穿著有歸屬感的標準,我們統一制定了活動裝備,讓志愿者更有精氣神。”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劉佳說。

  “以常態化志愿服務為抓手,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福來說。該縣制定了以配齊一套裝備、編制一批教材、用好一支隊伍、制定一個方案、開展一系列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泰安小美”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五個一”工作標準,持續推動志愿服務深入開展,著力打造“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泰安小美、美美與共”志愿服務品牌。

  為及時有效地傳播時代“好聲音”,寧陽縣各級志愿服務隊制作了有關理論宣講、健康教育、移風易俗等內容的宣傳教育素材,一季一更新。依托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縣融媒體中心及各類陣地資源平臺,及時宣傳發布強農富農惠農政策、衛生醫療健康知識、法律法規常識等文明實踐活動信息。今年以來,共收集制作各類正能量公益視頻、宣教短片60余部,編印知識讀本、宣傳冊、折紙、張貼畫等200余種。

  用志愿“微力量”傳遞社會大溫暖,寧陽縣不斷完善志愿者管理培訓、志愿服務記錄褒獎、激勵嘉許和回饋制度。以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為主體,建立“縱+橫+N”相結合的隊伍體系,注冊志愿者達14萬人。縱向上,建立縣鎮村三級志愿服務隊,梳理基層群眾“需求菜單”,有針對性地開展志愿服務。橫向上,整合黨校、農業、文化、醫療、教育等部門單位資源,成立8支縣級志愿服務專業隊、32支專業小分隊和265支文明單位(校園)志愿服務隊,按照行業領域統籌策劃文明實踐活動。培育扶持N個社會志愿服務組織力量,通過項目化運作方式引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有效整合各類志愿服務資源。

  群眾有需求,志愿有回應。寧陽縣制定了年度志愿服務工作方案,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將每項志愿服務活動細化到月、到場所、到隊伍、到服務對象,推動志愿服務活動規范化、品牌化。精心策劃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的志愿服務項目,及時更新項目清單,充實活動內容。采取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傳理論政策,傳道德文明,傳文化法治,傳科學技術,傳健康知識“五進五傳”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增強基層群眾對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縣各級志愿服務隊以城鄉文明牽手共建為契機,以主題黨日、重大節日為載體,開展了“粽情端午”“暑期護航”“我們的節日”等一系列的志愿服務活動。疫情期間,組建700余支“泰安小美”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8000余名志愿者參與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陶東寧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