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梁山小路口鎮王洼村的宇鑫服裝加工廠里,工人們正在忙碌地趕制衣服?!皬慕诉@個服裝廠,在這里干點活,一天能掙五六十塊錢,也挺好哩,還能照顧孩子,也能照顧家里……”村民于東東,之前在青島一家皮衣服裝廠做工,常年漂泊在外,孩子和父母成了她最大的牽掛。村里建起服裝加工廠后,她回了村里的廠子上班,這一干就是四年。

  梁山縣王洼村位于黃河灘區,村內土地灘區占一半,黃灌區占一半,曾經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的小村莊。種植規模小、技術落后導致村民收入普遍低下。近年來,王洼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統領作用,探索建立“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了梁山縣灘區碩豐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梁山宇鑫服裝加工廠,努力突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瓶頸,促進群眾增收。

  小路口鎮王洼村黨支部書記王大璽說:“在以前,沒有成立村辦企業,沒有成立服裝廠之前,村上收入很低,基本上跟空殼村差不多,村里沒有收入,群眾基礎也不好, 通過服裝廠建設,又成立一個合作社,我們村集體面貌有了改善,村集體收入有了增加,去年收入在五萬元以上?!?/p>

  村級集體經濟是村級組織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基礎。從2016年至今,該村用四年的發展時間,不僅成立了自己的服裝加工廠,還建起了專業種植大棚,原本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的“空殼村”,擺脫了村集體經濟貧困處境,讓村民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016年到2019年服裝加工廠日益擴大,為村民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今年上半年受市場影響,王洼村積極探索銷售的新路子。截至目前,服裝廠已為村集體經濟增加了3.1萬元的收入。

  “去了青島煙臺等地,我們找到了訂單,沒有訂單我們沒法工作,找到了訂單我們才有效益,通過這幾年的加工,我們的效益比較好,所以現在我們服裝廠越發展越大,利潤越來越高,村集體收入也是日益增加。”村黨支部書記王大璽感慨地說。

  村集體有了穩定的經濟支撐,在發展思路上也有了新的提升,如今的王洼村早已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收模式。自從有了服裝廠,有了集體收入,他們利用資金可以發展更好的項目 。

  為做好土地文章,王洼村成立了梁山縣灘區碩豐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整合村內資源,已將全村1257畝土地全部完成流轉,將土地包給種糧大戶,種植紅薯、大豆等黃河灘黃金谷物一千二百多畝。

  “剩余30畝地,我們村引進了項目,將建40個大棚,搞君子蘭養植。”王大璽說。合作社發展特色種植項目可帶動和安置貧困戶就業40余人,即將建成使用的10個大棚,一年的租賃費用就可為村集體增加近十萬元的年收入。如今的王洼村,已從以前村民年人均收入三千元左右,增長到了現在的年人均收入一萬元以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周楊 許加鵬 鄭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