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6日訊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獲獎評語: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彭實戈教授于1947年出生于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山東大學教授。

  彭實戈教授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領域中作出了奠基性和開創性貢獻。

  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于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這項工作開創了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其中既有深刻的數學理論,又有在數學金融中的重要應用。彭在這個領域一直持續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貢獻。

  彭實戈于1992年創建了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從而對一大類二階非線性微分方程給出了BSDE表示。

  彭實戈發展了非線性數學期望的理論,這與傳統的線性數學期望有本質上的不同,但相似的數學理論仍能夠建立。這對風險的定義和定量有重大應用。

  據了解,今年,是山大人第四次獲得未來科學大獎。2019年,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王小云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成為未來科學大獎第一位女性獲獎者。

  王小云

  獲獎理由:獎勵她在密碼學中的開創性貢獻,她的創新性密碼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廣泛使用的密碼哈希函數的弱點,促使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

  王小云多年從事密碼理論及相關數學問題研究。她提出了密碼哈希函數的碰撞攻擊理論,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破解了包括MD5、SHA-1在內的5個國際通用哈希函數算法;將比特分析法進一步應用于帶密鑰的密碼算法包括消息認證碼、對稱加密算法、認證加密算法的分析,給出系列重要算法HMAC-MD5、MD5-MAC、SIMON、Keccak-MAC等重要分析結果;在高維格理論與格密碼研究領域,給出了格最短向量求解的啟發式算法二重篩法以及帶Gap格的反轉定理等成果;設計了我國哈希函數標準SM3,在金融、交通、國家電網等重要經濟領域廣泛使用,并于2018年10月正式成為ISO/IEC國際標準。

  在王小云之前還有兩位山大校友獲得過未來科學大獎,他們分別是薛其坤和馬大為,薛其坤獲得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中的物質科學獎,馬大為和馮小明、周其林一起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中的物質科學獎。

  薛其坤(1984年山東大學光學系畢業生)

  獲獎理由:獎勵他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單層鐵硒超導等新奇量子效應方面做出的開拓性工作。

  薛其坤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對奇特量子現象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現。分子束外延生長是一種先進的薄膜生長方法,能在材料襯底上一層一層地生長單晶薄膜。他和合作者制備了多種高質量的單晶薄膜材料,這使他們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在鈦酸鍶襯底上的單層鐵硒高溫超導現象。這兩個發現被許多研究小組重復出來,并在全世界范圍內激發出更多的相關研究活動,有望進一步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界面超導的臨界溫度,從而具有更大的實用價值。

  馬大為(1984年山東大學化學系畢業生)

  獲獎理由:表彰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馬大為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有機合成化學和藥物化學研究,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的成果他用了整整20年時間,找到了兩代銅催化偶聯反應的配體--氨基酸和草酰二胺。特別是草酰二胺這個新催化體系可以催化更廣譜的反應,更有可能用來制備生物活性分子和材料分子以及新藥研發。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于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借鑒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創新。比如,在捐贈模式上,其他獎項多由一個家族或個人捐贈,未來科學大獎每項獎項由4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為大中華區科學發展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獎項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并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

  今年是未來科學大獎的第4個年頭,有16人獲獎,分別是——

  生命科學獎:盧煜明(2016年);施一公(2017年);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2018年);邵峰(2019年);

  物質科學獎:薛其坤(2016年);潘建偉(2017年);馬大為、周其林、馮小明(2018年);王貽芳、陸錦標(2019年)。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許晨陽(2017年);林本堅(2018年);王小云(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