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崔家控導21-23#壩附近,一臺挖掘機鏟起一斗備防石,準確放入布置了鐵絲網的籠筐里,兩三次之后籠筐裝滿,五六名工人疾步上前,擰緊鉛絲,做好收口工作。隨后,停在一旁的吊車抓起籠筐,將裝滿了備防石的鉛絲籠準確倒入工程下方的河水之中。

  “采用大容量合金鋼籠及機織鉛絲籠進行機械拋石作業,不僅能夠提高效率,而且更加安全。”在現場,集賢(一千二)管理段副段長于利利告訴記者,以前需要人工編籠、裝石、拋籠,需要的人工多,效率也不如現在高,“操作熟練的職工,一天最多也就能編七八片鉛絲籠,不如現在這樣用多少裁多少方便、節省。”

  據介紹,今年汛期,受降雨影響黃河上游來水量增加,持續的大流量、高水位給下游防汛工作帶來了較大壓力。為做好黃河防汛工作,8月21日,黃河河口管理局提前開展會商研判,及時啟動防御黃河中下游洪水職能組,進行24小時值班值守,各縣(區)河務局也分別于當天啟動職能組。根據利津縣河務局安排部署,8月21日當天,于利利與同事來到崔家控導對面的守險房駐守,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巡查。

  在現場,記者看到,本來在河中間的主溜,十多分鐘后就靠近工程,水流沖擊工程下方的根石,發出“嘩嘩嘩”的水聲。“為了了解工程下方根石情況,每天還要進行不少于三次的根石探摸。”于利利說,8月30日在巡查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受到水流沖刷,崔家控導工程18#、21-23#壩迎水面出現根石走失、坦石下陷險情,“當即我們便按照流程進行了上報,并組織開展拋鉛絲籠護根工作。”

  9月3日,隨著最后一筐裝滿備防石的鉛絲籠被拋入河中,崔家控導根石加固順利完成,累計完成石方550立方米。一直守在現場的于利利松了一口氣,看了下時間,招呼同事進行新一輪的根石探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孫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