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9月17日下午,山東省教育廳舉行新聞通氣會,解讀《關于推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指導意見(試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這是全國首個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文件。
“涇渭分明”的收益分配方式
《意見》鼓勵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形態,既可以是學校層面整建制混改,也可以是二級學院層面;既可以混合舉辦生產性實訓基地、技能培訓基地,也可以合作舉辦專業、培訓等辦學項目。
收益分配是混合所有制辦學無法繞開的話題。為此,《意見》提出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依法登記為營利性或非營利性法人,在此基礎上產生不同的收益分配方式:非營利性的不得取得辦學收益,辦學結余全部用于辦學;營利性的可以取得辦學收益,辦學結余依照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分配。
形式多樣的資源投入
本著互補共贏原則,發揮不同主體的辦學優勢,《意見》提出,一方面,支持和鼓勵公辦職業院校通過提供校舍場地等辦學空間,利用實訓設施、非財政資金、師資、校名校譽、知識產權等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辦學;另一方面,鼓勵支持企業等社會力量以資金,先進的生產服務設施及場所、技術體系、經營體系,能工巧匠以及其他產業資源參與合作辦學。
多元參與的治理體系
混合所有制職業教育辦學機構不同于一般的公辦和民辦職業院校,既不能簡單套用公辦職業院校,也不能完全照搬民辦職業院校。在堅守教育公益性、兼顧各種社會力量利益訴求的原則上,《意見》提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等辦學機構要制定辦學章程,在學校黨委領導下,建立基層黨組織,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保證正確辦學方向;對辦學機構賦予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建立健全理(董)事會決策、行政負責人組織執行、監事會監督、專家治學的管理運行機制。
面向市場的人事薪酬辦法
《意見》堅持賦予辦學機構充分的辦學自主權,鼓勵市場化的激勵機制,如:辦學機構中的領導班子成員,可采用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等方式發放薪酬;支持和鼓勵專業教師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學校選派的教師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審、項目申報、崗位競聘、培訓、獎勵等方面權利;辦學機構還可面向社會自主招聘人員,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可自主確定薪酬發放管理辦法,面向市場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靈活薪酬分配機制。
管用給力的支持“政策包”
《意見》明確了招生、收費、撥款、融資、稅收、土地和產教融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為改革保駕護航。
如:專業設置及招生方面,根據市場需求自主設置專業。收費方面,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執行校企合作辦學等差別化收費政策,生產性實訓基地、技能培訓基地等辦學機構實行市場調節價。
撥款方面,混改后仍為公辦性質的學校和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享受公辦院校生均撥款;整體混改后登記為非營利法人的,可給予財政支持,與公辦院校享有同等權利申報財政專項。稅收方面,非營利性混合所有制辦學機構與公辦學校享有同等待遇,具備非營利組織免稅優惠資格的混合所有制辦學機構,符合規定條件的收入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免稅收入優惠;
混合所有制辦學機構適用國家鼓勵發展相關產業政策的,可按規定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土地供應方面,非營利性辦學機構與公辦學校享受同等政策,經批準可以劃撥等方式供應土地,營利性機構以有償使用方式供給土地。在產教融合型企業等項目遴選中,對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的企業予以傾斜。
清清爽爽的管理運行機制
“放”“管”結合,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意見》在國有資產投入、辦學機構和項目設立、領導干部任職、財務管理等方面明確了要求。
如:公辦職業院校與社會力量合作設立具有法人資格辦學機構投入的國有資產按規定評估審批;現有職業院校整體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實行一校一案,按隸屬關系報同級人民政府研究批復;學校擔任領導職務的干部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在辦學機構任職或兼職;具有法人資格的辦學機構,要依法建立財務、會計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會計賬簿,不具有法人資格的辦學機構,在學校財務設立專門賬戶,統一辦理收支業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