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黃三角農高區綠態源家庭農場,寬闊的水面蔚為壯觀。這里有三萬多平方米的魚塘,魚塘內常年養育并不斷上市羅非魚,豐富了當地居民的菜籃子。金秋九月,又到了水產養殖豐收的季節,農場的魚塘里迎來了拉網捕魚的高潮。

  今年是孫子亮從事水產養殖的第七個年頭,當下,正是羅非魚上市的季節,也是一年收入的關鍵時期,孫子亮不敢懈怠。他和幾個工人穿梭在田間地頭,補網、拉網,忙得不亦樂乎。每年秋收時節,農場負責人孫子亮都會雇傭工人前來捕魚,前幾天,孫子亮接到了客戶的訂單,工人們紛紛行動起來。

  “今年還沒用過這過張網呢,先把這些準備工作做好,等會好捕魚。”這次要用的漁網長70米、高10米,孫子亮等人細心地找漁網破損的地方,然后用梭子將單絲從一個網眼連接到另一個網眼。“行頭”準備好了,大家即將開始新一輪的捕撈。

  “這個魚塘4000多平方米,最少能產一萬千克的魚。”孫子亮說。魚塘波光粼粼,魚兒不時躍出水面。捕魚開始,兩名工人穿上防水衣,徑直走進魚塘,配合著岸邊的人進行下一步的拉網。下網后,水里的人一邊排除著障礙,一邊拉著網向岸邊靠;岸上的人站在魚塘邊一邊拉網,一邊相互鼓勁,場面十分熱烈。遇到阻力拉不動時,孫子亮便劃著小船到魚塘中央,清除障礙。二十分鐘后,隨著漁網慢慢的收攏,一片肥魚彈躍、競相撒歡的喜人景象映入眼簾。

  每年陰歷的九月、十月,是收獲的季節,農場負責人孫子亮介紹,除了羅非魚,魚塘還養殖了梭魚、鱸魚、蝦等水產品,平均每平方米產量在2.5千克左右。“魚塘的銷量也很不錯,今年預計產量有 37000多千克,預計收入二十多萬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余俊 宋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