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姜 曼 曾現金 公緒成 抗美援朝作戰,他們是錚錚鐵骨,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砥礪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姜 曼 曾現金 公緒成
抗美援朝作戰,他們是錚錚鐵骨,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砥礪沖鋒;戰爭勝利后,他們“解甲歸田”,在沂蒙大地上揮汗如雨地建設幸福家園;如今,國家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沂蒙不會忘記……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回望志愿軍戰士砥礪沖鋒、保家衛國的感人瞬間,弘揚沂蒙精神,臨沂大學傳媒學院、臨沂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魯南融媒中心、山東省魯南眼科醫院、山東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將聯合推出“軍頌·抗美援朝老兵故事”融媒系列報道。

1951年6月23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在聯合國舉辦的“和平的代價”廣播節目中發表演說,建議朝鮮戰爭“交戰雙方應談判停火與休戰,而后雙方把軍隊撤離三八線”。6月25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表示中國人民完全支持馬立克的建議。同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政策演說時稱,美國愿意參加朝鮮問題的和平談判。6月30日,“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發表聲明,表示接受馬立克的建議,并準備舉行談判。7月1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彭德懷答復李奇微,贊成舉行停戰談判。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首次會議在開城舉行。臨沂95歲的抗美援朝老兵許汝川曾見證過這段歷史。

見證開城談判
就地建設談判房屋
1950年底,許汝川臨危受命,參加完解放寧夏的戰斗后跟隨部隊奔赴朝鮮作戰。1951年7月,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十九兵團65軍195師584團三營營長的許汝川受命擔任開城談判警衛隊參謀長。
開城談判從1951年7月10日上午開始,歷時兩年零17天。期間,美國人常常進行武力威脅。那時美軍飛機經常低空飛越上空,對周圍朝中方陣地轟炸、掃射。此時,美軍把鐵路破壞了,這恰恰給三營戰士修建工事創造了原材料。兩天兩夜,許汝川帶領戰士們修好一個口徑約3米、深約2米的防御工事,工事頂部用鐵軌覆頂,非常堅固,不怕美軍的騷擾。
當時美軍很驕傲,每天來3輛坦克對付他們的工事。坦克上還帶著兩條狗,供美軍士兵玩。戰士把這一情況報告給許汝川。他笑著說:“這不是給我們送狗肉來了嘛”。
許汝川命令機槍手:“誰的槍法好,把狗打下來,一定不能馬虎。”機槍班班長的槍法好,他聚精會神地從坦克上打下來兩條狗,大家非常高興。4個戰士負責把兩條狗抬過來,狗肉的香味犒勞了整營的戰士,結實的狗皮也溫暖了那個異常寒冷的冬天。
“當時沒有地方談判,起初打算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中談,美方代表很不高興。“許汝川說,中朝代表商議后,決定就地蓋了12間房子,最后雙方在瓦房子中談判。當時派了一個排承擔警戒任務。
會議又在撤退外國軍隊是否列入議程問題上僵住了。眼看在談判桌上占不到便宜,對方竟然威脅朝中代表團:“讓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

插白旗過河
美軍起初不大愿意
當時,美軍南撤要途徑流沙河。這條河寬約3米、20厘米深,雖然不大但是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
“不能讓美軍就這么痛痛快快地過去了。”許汝川吩咐戰士,“凡是想要過河的美軍必須插白旗過河。”起初美軍不大愿意,但最后還是妥協同意了。
美軍插了3面白旗,一輛車上一面,讓大家總算出了口氣。
當時部隊駐防男村洞,距離流沙河400米左右。男村洞有座10米高的小山,山下有防空洞,這給后來挽救北京大學的大學生士兵創造條件。
許汝川講,當時學生的愛國熱情猶為高漲。當他得知自己的營里跑來兩個北京大學的大學生士兵,想上前線打仗時。他著急地說;“上前線就有可能犧牲。國家以后的建設還需要他們去貢獻智慧。許汝川就命令戰士把他們帶到防空洞里,隨后找機會再把大學生送回北京。

下了朝鮮戰場
婚后包攬廚房事務
1951年底,在朝鮮回國的列車上,許汝川認識了于瑞珍。
于瑞珍16歲離開乳山制藥廠參軍,在解放戰爭中南征北戰救護傷員,立下4次四等功。1951年4月奔赴朝鮮戰場,在部隊醫院藥房工作。一周后的一個夜晚,在收轉傷員途中遭遇美軍轟炸,左腳腳踝斷裂。
在同一節車廂、坐同一排座椅,兩人相識。她左腳踝斷裂未痊愈,一瘸一拐;他胸、腹、腿部多處槍炮傷,不時作痛。在一個個晝夜交替中,兩個負傷回國休養的年輕人互生好感。
在遼寧丹東下火車后,他們去了不同的部隊醫院療養。療養期間,他經常去看望她。她的傷養好了,但不復以往的輕盈矯健,但他行動自如,可以照顧她。
轉業回山東,他們一起在棗莊學文化,又先后到臨沭參加工作。1953年,他們結了婚,從此在沂蒙落地生根。兩年后,他們調到羅莊煤礦,一個干醫務,一個負責人事和行政,直到上世紀80年代先后從臨沂礦務局離休。
相濡以沫、形影不離。于瑞珍嫁給許汝川67年,從沒未進過廚,因許汝川是家里大廚。他們也用一生革命愛情教育著子女和后代。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