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愛濟南
11月7日,記者通過文化路改造工程施工方負責人了解到,文化路施工已進入“沖刺”階段。據了解,本次文化路改造工程以轉盤為分界點,劃分為文化路一標與文化路二標兩個施工標段。文化路一標(嬴牟大街至魯中大街)由濟南城建集團有限公司承建,文化路二標(魯中大街至汶河大街延伸至沿河路)由中冶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承建。此次文化路提升改造工程有兩項重大變化:一、魯中大街轉盤增設了導流島與機非隔離帶;二、原汶河大道下方橋洞將回填建成路口。道路建成后,將大大緩解文化路過去擁堵現象,同時提高行車的安全性與舒適度。

?兩大路段重點改造項目在這里
?文化路北段
文化路一標全長3.2公里,道路橫斷面規劃為雙向六車道,共計30米寬;兩側各設置4米寬非機動車道及3米寬人行道。自今年8月15日文化路開工后,濟南城建集團積極調配人材機,精心策劃交通組織方案及施工方案,科學組織施工,克服雨期影響、現場老舊管線錯綜復雜等困難,僅用了40天便實現全線貫通,兩個半月即完成全線瀝青面層施工,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對周邊居民出行的影響。目前文化路一標正在進行道路標線、人行道鋪裝、綠化苗木栽種及護欄安裝等收尾工作。

?建成后的轉盤增設導流島與信號燈
設置機非隔離帶


?文化路北段工人正在鋪設人行道陶瓷磚
升級改造后的文化路北段,地下管道全面升級,新增污水管道,并更換陳舊雨水管道,路面增設170余個排水蓖,設置路拱,增加雨季路面排水能力。
轉盤設置四向導流島信號燈,并增加機非隔離帶,轉盤通行更加安全順暢。在本次改造提升中,不僅優化了魯中大街轉盤的交通組織,提升了其通行效率,同時設置機非分隔帶和中央綠化帶,保證了車與車之間、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的安全性。文化路交通工程還首次提出“電動車二次過街”的理念,大大提高了電動車過路的通行安全性。
文化路兩側人行道鋪裝材料采用陶瓷透水磚,陶瓷磚具有透水性高、抗凍融、強度高,同時也有色彩豐富多樣、融雪防滑、步行舒適度高等優點。
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之間將設立以下龍柏為主的綠化樹植帶,并安裝金色護欄。
?文化路南段

?原汶河大道下方橋洞將改造為十字路口
文化路南段開工時間比北段晚30天左右,全長2.2公里,由于水、電、燃、通訊等地下管網線路問題,目前正在進行整修地下管網與橋洞回填工程,由轉盤至東關大街段實行單向通行,東關大街至汶河大道全線封閉,預計12月初實現原有通行能力。自9月份開工以來,中冶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多方協調,施工工人兩班倒,施工報批兩不誤,報批橋梁更改的同時,緊張有序地進行鋪設地下管道。為保護地下管網不被破壞,不影響居民生活,全線地下管網摸排不動用機器,均采用人工摸排。

?文化路南段工人正在鋪設地下管道
升級改造后的文化路南段,地下管網將重新整合,汶河大道下方橋洞回填改造為十字路口,文化路直接汶河大道;并將汶河大道以南至沿河路將東向拓寬至30米,建成后,不僅方便私家車輛通行,公交車輛的路線也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