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1月18日舉行的創新驅動人力資本服務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獲悉,濟南高新區將建設可參與、可分享的人力資本創新平臺載體,力爭3年時間形成人力資本產業千億發展規模,建成人力資本完整生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度提出“人才強國戰略”,強調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如何鏈接人才和創新,促進二者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是推動人力資本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本屆研討會的主題是“人力資本·金融創新”,研討會的召開恰逢其時。
在人力資本產業,濟南高新區建設了全國首家人力資本產業園,在全國首創“人才有價”評估平臺、人力資本價值出資方式和“銀行授信、保險擔保、政府補償、基金支持、配套參與”的金融創新模式,形成人才評估定價、銀行授信、保險擔保、基金支持、政府補償、配套參與的多維金融創新協同機制,“人力資本+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在全速推進。今年6月5日,濟南市制定出臺《人力資本價值出資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人力資本價值出資額最高可占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的70%,人力資本價值不僅可以作為融資授信依據,還可以作為產權受到法律保護,為人才在濟創新創業提供了最大便利,成功開啟人力資本產業的新藍海。
截至目前,全國人力資本產業服務平臺對20多萬名人才進行身價評估,實現身價評估總價值達713億元,實現身價交易10萬多筆,投融資總額達11.1億元。本次研討會旨在推動以創新為內核的人力資本產業“濟南模式”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研討會上,由濟南高新區管委會、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聯合編寫的《濟南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指數(2020)》同步發布。根據該指數,濟南高新區連續三年保持較高增長,并呈現出五大特色亮點。即:雙創生態持續優化,雙創活力競相迸發;產業發展量質齊升,特色品牌優勢突顯;區域帶動作用明顯,開放合作逐步深化;智慧綠色有序推進,產城融合全面深化;治理能力日益增強,政務服務質量提升。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主任劉會武表示,2016年濟南高新區新注冊企業不足6000家,到2019年這個數據已變成1.4萬家。通過不同維度地總結高質量發展的指數,有助于濟南高新區找到自身的優勢和短板,監測創新效率,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去追趕一線城市的高新區。
(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