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邀請山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襲燕介紹我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情況。
健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和追求。“十三五”時期,山東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落實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召開全省衛生與健康大會、全省中醫藥大會,實施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等重大策略,頒布施行《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正)》《山東省精神衛生條例》《山東省中醫藥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積極推進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山東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共推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實施“三減控三高”等合作協議落地,深入開展地方病、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健康山東建設邁出新步伐,全民健康進入新時代。
“十三五”時期,我省圍繞健康山東建設、深化醫改、公共衛生、基層衛生、人口老齡、中醫藥等出臺一系列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各項規劃主要指標基本完成。全省人均期望壽命從2015年的78歲上升到2019年的78.94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由2015年的13.04/10萬、4.77‰和6.03‰降至2019年的9.05/10萬、3.93‰和4.8‰,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績效。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要求,著力強化社會管控、社區排查和疫情防控,全力開展醫療救治。截至目前,全省本地確診病例治愈率達99%。全力支援湖北,累計派出醫療隊12支1812人。強化常態化疫情防控,先后印發4版常態化防控工作方案。目前全省日最大核酸檢測能力143.1萬份,累計發放電子健康碼1.02億。果斷處置青島突發疫情,5天內完成青島市千萬人口的核酸檢測,5天內查清本輪疫情源頭。同時進一步改進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壓實疫情防控責任。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實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改革攻堅行動,構建體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包括省衛生健康委在內的全省衛生健康系統6個集體、24名個人受到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
二、健康山東建設深入推進。成立以省政府副省長為主任的健康中國行動山東推進委員會,先后印發《健康山東2030規劃綱要》《關于貫徹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健康山東建設的實施意見》,組織實施15個專項行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健康城鎮建設、衛生城鎮創建、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等工作有序推進,國家衛生城市數量穩居全國前列,省級衛生城市實現全覆蓋,衛生創建工作連續2年受到全國愛衛會通報表揚。“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納入全國區域服務十大案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將于今年年底正式運行,全省設置互聯網醫院173家,電子健康卡累計發放1.12億張,發行數量與使用頻次均居全國首位,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成為現實。
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31項改革措施。16市均出臺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規劃,醫共體建設實現縣(市)全覆蓋。率先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加快推進,威海、濱州、日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先后獲國務院通報表揚并獎勵。建立全省統一、城鄉一體的居民醫保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綜合試點,建立省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藥品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四級五層”網格化監管體系更加健全,查處案件數及監督覆蓋率居全國前列。實施“雙命名雙提升雙滿意”三年行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進檢驗結果省內“一單通”和京津冀魯互認,群眾看病就醫體驗不斷改善,患者滿意度多年居全國前列。
四、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穩步提升。深入開展醫院標準化建設,持續提升診療服務能力,60家縣級綜合醫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總數居全國第一位。全省二級及以上醫院由2015年的603家增加到2019年的867家,增長43.78%。實施區域醫療服務能力“攀登計劃”,全面提升腫瘤、創傷、兒童、胸痛、卒中等疾病救治能力。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進一步健全,醫療機構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持續提升,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我省三級綜合醫院列全國第6名。連續7屆14年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省。截至2019年底,全省醫療衛生機構83661個,實有床位數62.98萬張,在崗人員100.19萬人,資源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全省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6.25張,比2015年底增加0.98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達到3.13人和3.39人,分別比2015年底增加0.72人和0.81人;各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由2015年底的6.16億人次增加到2019年底的6.75億人次,醫療服務供給不斷增加,服務可及性不斷提高。
五、公共衛生體系更加健全有效。省政府印發《關于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意見》。實施縣級疾控中心實驗室裝備項目,所有縣級疾控中心A、B兩類設備均達到配備標準,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深化疾控機構改革,實施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省、市、縣疾控中心高級崗位比例分別提升至45%、35%和25%,在各級疾控中心設置首席專家,享受年薪制、項目工資相應待遇,截至今年11月15日,全省已遴選出首席專家96名。
全省傳染病疫情總體保持平穩,艾滋病保持低流行水平,肺結核病發病率處于全國較低水平,瘧疾達到國家消除標準。新發塵肺病病例逐年減少,地方病達到國家控制或消除標準(全國第一個通過國家終期評估)。健全精神衛生服務網絡,推進在冊登記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免費救治。加強慢病防治,實施“三減控三高”項目,減鹽防控高血壓項目入選2016年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優秀案例。圓滿完成青島上合峰會等重大活動醫療衛生應急保障和突發事件的緊急醫學救援工作。
六、基層衛生基礎不斷夯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持續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基層機構總體達標率較2015年底提高了28.6%。會同省委組織部等出臺《山東省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著力破解基層衛生人才招人難、留人難、成才難等問題。先后評選兩批“齊魯基層名醫”200名,創新選派“業務院長”三批609人,招收免費本專科醫學生2285名,鄉村醫生執業助理醫師以上占比提高到38.7%。建立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政策措施,簽約服務覆蓋面穩定在30%以上。47個縣(市、區)開展國家緊密型醫共體試點。落實老年鄉村醫生生活補助政策,累計發放補助資金50.06億元。2019年全國基層衛生健康工作會暨基層衛生綜合改革現場會在我省召開,推廣我省“一二三四五六”、“優、通、融、活”縣域統籌發展經驗。
七、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有效保障。實施國家婦幼健康服務保障工程,全省新建、改擴建婦幼保健機構70余所,規劃投資61億元。啟動實施山東省母嬰安全和健康兒童行動計劃,全省孕產婦和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90%以上,婦女常見病篩查率達85.3%,為782萬農村婦女進行了免費的“兩癌”篩查。推進出生缺陷三級預防,全省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達85%以上,產前篩查率達87%,新生兒疾病篩查率達99.13%。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積極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向農村計生家庭獎扶對象和計生特別扶助對象發放扶助金124.29億元。
八、健康扶貧工作成效顯著。聚焦基本醫療有保障,大力推進健康扶貧工程,精準實施貧困患者分類救治,全面落實“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等惠民便民措施,著力提升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截至目前,全省貧困大病患者救治實現動態清零,貧困慢性病患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貧困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全部納入管理,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全部達到基本醫療有保障標準要求。脫貧攻堅以來,全省健康扶貧定點醫療機構累計診治貧困患者292.73萬人次,減免醫療費用11.1億元,貧困患者住院費用政策范圍內個人負擔比例控制在10%左右。省衛生健康委連續4年被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考核為“好”等次。
九、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深化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省、市、縣中醫藥管理機構人員編制數分別較改革前增加160%、185%、104%。強化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16市均設置市級中醫院,96%以上的二級以上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醫院設置中醫藥科室。激發中醫藥產業發展活力,全省11家醫養健康產業領軍企業有5家涉及中醫藥領域,聯合省文化旅游廳制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地方標準,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中醫思維、臨床導向,山東中醫藥大學開設的“華佗班”,建立起“早跟師、早臨床”教學制度。“十三五”時期,創建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4個,建立省級專科專病診療中心10個,爭取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4個,入選全國名中醫和岐黃學者各3人。
十、黨對衛生健康事業的領導進一步強化。各級黨委和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建立健全穩定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十三五”時期,省級衛生健康事業費逐年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7.25%。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做到黨建工作與衛生健康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認真貫徹《加強全省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公立醫院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我們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衛生健康領域新增“兩院”院士1人,新增泰山學者158人。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