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24小時便民生活圈”,提升21條道路,建設95處口袋公園,組建家庭醫生團隊54個……12月9日,從濰坊高新區舉行的民生實事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0年該區投資58億元辦好民生實事,涵蓋教育、健康醫療、棚改安置、基礎設施、社會救助、社會治安等領域。今年,你發現了么?濰坊高新區又變樣了。

  12月9日上午,在高新區圖書館內,幾名市民正在安靜舒適的閱讀區閱讀讀書。閱讀區邊,有高檔的咖啡吧臺,隔著窗戶,還能看到萬聲健康工場的游泳池。“濰坊市圖書館的借閱卡在高新區圖書館是通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樣,更加方便市民根據需要就近借閱。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濰坊高新區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采取政企合作模式依托萬聲健康工場新建高新區圖書館,館內擁有藏書4.5萬余冊、7000余種,并融入咖啡館等板塊,搭建了居民休閑閱讀的新平臺。舉辦12期公共文化人才培訓班,邀請專業老師就書畫、舞蹈、聲樂等進行現場授課輔導,惠及全區基層文藝骨干及文藝愛好者1000余人;持續打造“魅力高新 濃情四季”活動品牌,為全區廣大群眾免費送上文藝演出108場,到社區、廣場、口袋公園為廣大群眾免費放映電影1098場,觀眾近20萬余人;利用景區夜場開放期間,組織開展“暑”你最棒少兒音樂會、“領讀者”讀書會等活動,豐富活躍了群眾夜間文化生活。

  說到口袋公園,這也是高新區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品質生活的重要依托。今年,該區全面提升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工地、道路保潔等揚塵治理效果,1-10月份,全區空氣優良率為75.4%,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浞河水質主要指標全部優于目標值,浞河市控考核斷面Ⅴ類水體均穩定達標;該區又以繡花女的針功、雕刻師的刀功和室內裝修的標準,提升21條道路,建設120個智能停車場、95 處口袋公園,讓市民們更愿意走出家門,享受回歸自然的生活。

  此外,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濰坊高新區持續加大教育事業投入,投資7.3億元,啟動新建、擴建學校5所,新增建筑面積17.9萬平方米、學位6000個,未來實驗、東方、東華等高端新校相繼投用。新進教師255名,引進“雙一流”高效優秀畢業生30名,出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和管理辦法,認定14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完成15處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無償移交任務,出讓住宅用地規劃配建幼兒園達標率達到100%。連續6年全市教育督導評估市區第一,多項教育教學指標保持全市領先,志遠、汶泉、實驗、鋼城4所學校新獲評省級文明校園,13所學校獲市級以上榮譽。在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區獲9個一等獎、9個二等獎,2項成果獲“山東大學科技創新獎”“浪潮科技創新獎”。選聘了38名康育副校長(園長),實現疫情防控和安全穩定“零事故”,在全國率先開展“千師萬課在線教學”,面向2.8萬個家庭開展線上家訪,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該區的基本醫療也在持續完善。濰坊高新區按建設標準新建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600平方米,配備了方艙CT和負壓救護車,區內建設3處核酸檢測實驗室,配備9套核酸檢測設備和2套快速檢測設備,日均核酸檢測能力6100份,全區疫情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大力實施重點人群健康關愛工程,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69元提高到74元,組建家庭醫生團隊54個,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17萬份,累計簽約居民10.14萬人。對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中患尿毒癥的患者實施血液透析治療救助,1-10月份發放補助近4000人次;對腦卒中急性患者在區人民醫院第一個月住院康復費用給予定額補助,這兩項民生實事均是全市唯一開展的縣市區。

  該區社會治安持續向好,全區部署推開警民聯調、警民聯防、警民聯治“三聯工作”,基層社會治理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目前,聘請調解員34人,累計調解矛盾糾紛2923起,一般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在98%以上,實現了“矛盾有效解決、滿意有效提升”。完善公安機關、村居巡邏、企事業單位、志愿者“四支隊伍”。今年以來,通過“警民聯防”,全區侵財類案件同比下降17.8%。共整改治安隱患部位286處、問題隱患394起。

  記者了解到,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今年以來,濰坊高新區第一時間梳理印發《疫情以來各級政府支持企業發展政策匯編》,引導企業用好用活用足各類產業扶持政策,幫助重點物資保障企業獲得專項貼息低利率貸款2.42億元、貼息248萬元,為企業復工復產、經濟加速回暖提供了堅實支撐。創新推出“秘書制”包靠服務模式,對714家重點企業實行“一對一”精準包靠服務。扎實推進特色街區改造,堅持“一街一品”“一店一色”,加快打造“谷德·茂”、蓉花里等特色街區,依托老濰縣美食街、桐蔭街特色街區構建“24小時便民生活圈”,引進吾悅廣場、亞細亞商業綜合體等高端項目,并對沿街商鋪進行標準化提升,努力打造一批“美麗商鋪”,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品質消費。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