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近幾年周三的陪伴也成為了一種期待,看到他們格外親切。他們來了給我們唱歌,經典閱讀,陪我聊天,我有說不盡的心里話向他們傾訴。感覺放松了心情,心里暖暖的。”這段話來自朋友圈的一封感謝信,信中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自己生活給予照顧和幫助的社區網格員和志愿者們的感激之情,這封信的作者是東城街道安寧東區的居民陳俊琴。

入戶探訪,貼心服務,做居民的“小棉襖”
陳俊琴今年84歲,與臥床兩年的老伴兒董大爺生活在安寧東區,由于自己的腰部做過幾次手術,出行不便,而老伴也需要寸步不離的照顧,再加上平時子女不在身邊,家里便請了一位保姆照顧二老的生活。陳俊琴表示,雖然她們老兩口因身體原因無法走出家門,但她們很慶幸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社區大家庭里,社區居委會和網格員的關懷和幫助,填補了她精神上的空缺,提升了對生活的幸福感。
陳俊琴家衛生間窗戶上的紗窗因年限久,出現了老化破損的情況。因為紗窗破損后,時值夏天,蚊蟲滋生,容易飛到家里面,所以窗戶一直緊閉,不能開窗通風,這給老人生活帶來了不便。陳俊琴家的保姆便將此事告知物業需求解決,物業表示沒有相應的工具來換紗窗,這時,在一旁的社區網格員曾琳聽到她們之間的談話后,說她家剛好有之前未使用完的紗窗。于是,曾琳便趕回家將紗窗拿來準備為陳俊琴家換上。
由于衛生間的窗戶上安裝了防盜窗,窗戶下面是一個浴盆,導致活動空間受限,給紗窗的更換安裝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曾琳跟另外一個網格員先把防盜窗給拆卸下來,然后站在浴盆里以極不舒服的姿態將紗窗更換完成,最后倆人又將防盜窗安上。曾琳的這一做法,讓陳俊琴深受感動,她說:“從外面請維修人員更換紗窗,人家看到這個情況后都嫌麻煩不愿意干,而曾琳作為一個女孩子,不怕臟和累,自己動手給我們家更換紗窗,真令我感動。”
“換紗窗、換燈泡,疫情期間送口罩,傳達最新政策,將發放的補貼送到家里來……我們小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很盡職盡責,每天跑東跑西,了解我們的需求意愿,為各家各戶排憂解難。她們做的比我們的兒女都要好。”陳俊琴邊說邊豎起大拇指。

服務基層,心系群眾,志愿服務暖人心
據陳俊琴介紹,社會上的志愿服務組織也會定期來到社區,開展義務理發、陪老人聊天等志愿服務活動,給她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讓她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愛和幫助。
由于陳俊琴與老伴兒董大爺倆人因身體原因不方便出門,每天待在家中,內心孤寂,缺乏陪伴。所以,在每周三,東營市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的志愿者們在安寧東區做志愿服務時,都會在安寧東社區居委會張書記和網格員曾琳等人的陪同下,一同到陳俊琴家里,陪她聊天,給予精神上的陪伴。有時,志愿者們還會為臥床的董大爺念詩、唱歌,哄老人家開心。“這些志愿者們來自各行各業,他們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看望我們,陪我聊天,為我老伴兒理發,每次見到他們我都很高興,有說不完的話要跟他們講,講完后自己心情很放松,心里暖暖的。”陳俊琴說。

志愿者田承社為開展志愿服務,自學了理發技能,每次來安寧東區時,都會自帶剪發工具為陳俊琴老伴兒董大爺理發。為了記清楚理發的日子,田承社便將自己理發的日子和董大爺理發的日子定為同一天,在自己剪發當天都會趕到董大爺家里,為其理發。“因為我老伴兒臥病在床,所以給他理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田老師每次都很有耐心,理發、刮胡子、修剪鼻毛,給他收拾的干干凈凈。打理完后還要給他做按摩,我打心底想對他說聲‘謝謝’。”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社區工作者把老百姓一件件煩心事、愁心事、揪心事解決好,就是辦好了一件件關系到百姓小家的大事,為居民帶來極大的幫助和溫暖,從而為基層治理奠定了穩定的基礎,為我們國家的長治久安做出基層工作者應有的貢獻。
(來源:齊魯壹點)